《说“木叶”》训练提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必修五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12/15 7:47: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680字。

  《说“木叶”》训练提高
  1.背诵下列诗歌名句,并指出它的作者与出处: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作者_________ 出处 _________
  (2)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作者 _________ 出处 _________
  (3)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作者_________ 出处 _________
  (4)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作者_________ 出处 _________
  (5)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作者_________ 出处 _________
  2.请补足下列诗句的上下句:
  (1)秋月照层岭,______________ 。(吴均《谷柳恽》)
  (2)______________ ,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3)柔条纷冉冉,______________ 。(曹植《美女篇》)
  (4)日暮风吹,______________ 。(吴均《青溪小姑歌》)
  (5) 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庭中有奇树,                   。(汉《古诗十九首》)
  (7)皎皎云中月,                   。(陶渊明《拟古》)
  3.请细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句子后面括弧内的问题:
  (1)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木叶’的奥妙”指的是什么?)
  (2)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这个“例子”的“创造性”表现在哪里?)
  (3)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后者”、“前者”各指什么?)
  (4)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木叶”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5)然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相同”、“不同”各自指什么?)
  答:
  4.课文用了许多问句,请举几个例子,说说这些问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5.请根据课文内容,辨析“树叶”与“木叶”,“落木”与“落叶”意味的不同。
  答:
  6.第4、5、6段是课文的中心段,文中阐释了“木”在形象上具有哪些艺术特征?
  答:
  7.细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