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24 16:3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9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300字)
扬州中学 李洁
我的叔叔于勒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人们常把兄弟比作手足,这个比喻充分说明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义;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情同手足”形容男性间亲密的友情,可见兄弟是世上最亲密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看看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一对夫妇是怎样对待自己的亲弟弟的。
二. 简介作者
作者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自幼在酷爱文学的母亲的教导下,喜爱阅读和写作。1880年,莫泊桑在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严格指导下,经过7年的苦练,写出第一部作品《羊脂球》,博得福楼拜的拍案称赏。作品发表以后,震惊了巴黎文坛。在这以后短短10年的创作时间里,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270多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漂亮朋友》、《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成功之作,都不同程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摹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了起来。选自短篇小说集《羊脂球》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这样的一篇杰作。
三. 分析课文
1. 默读课文,边读边尝试着概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明确〗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
2.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变来变去的态度中,有什么不变的东西?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变的是对金钱的崇拜;造成他们态度多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原则对他们这类小市民的严重腐蚀——有钱则亲,无钱则疏——以小见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3. 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那么于勒是不是小说的主人公?
〖明确〗不是,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要确定谁是中心人物,首先要理解何为中心人物。小说的中心人物是作品主题思想的集中体现者。小说的情节可以由中心人物作为线索,贯穿作品的始终,但也不一定。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作者往往通过一个片段或一个插曲来刻画中心人物的艺术形象,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所以他/她的活动未必要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小说的主人公是最能反映文章的主题的,本文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这一点在菲利普夫妇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4. 莫泊桑写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绘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这内心世界的揭示,又决不靠作者申说,而是用人物的语言、动作,让他们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