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00字。
庄周买水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在学习新课文以前我们先来看一篇文章——《曹冲称象之后》(分发提前打印的材料,教师朗读)
曹冲称象之后
凌鼎年(原载《大河报》)
曹冲称象时,在场的人并不多,因此目睹这聪明之举的人实在有限,只曹家亲朋好友小范围内传来传去。
曹冲称象的事情,传到了一位电视台记者耳朵里,正苦于找不到可以炒作新闻的这位记者灵机一动,决定把这件事炒一炒。你想,曹冲是名家之后,小小年纪,竟然会想到用船的吃水来称庞然大物的重量,这不是神童是什么。如今,几乎家家爱子心切,这类题材家长们会感兴趣的。
为了出效果,电视台去马戏团借了一头会表演节目的大象邦南,并借了粉饰一新的运输船。拍摄那天,动用了巨型吊车,把大象邦南高高吊起,再慢慢放下。会表演的大象邦南还在空中摇尾巴,甩鼻子,充分作秀。
那天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行政长官、社会名流、各学校校长及小朋友代表,还煞有介事地给大象邦南、给运输船保了险,并请公证处作了公证。总之,这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既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还吸引了电台、报社等各种媒体。
经过一番大肆炒作之后,曹冲像小燕子赵薇一样,几乎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成了聪明的典型,成了人见人爱的公众明星人物。曹冲一出名,各商家立即从曹冲身上看到了无限商机。第一个来找曹冲的是“灵灵聪明液”生产厂家,他们愿出 50万元给曹冲,让他拍一部3分钟的广告,只需曹冲喝了聪明液后伸出拇指说:“灵灵灵!”此时一个假扮曹冲母亲的妇人说道:“俺家曹冲喝了‘灵灵聪明液’脑子可好使呢。”
第一个厂家代表还未打发走,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厂家的负责人纷纷找上门来,这家要求用曹冲的名字为他们生产的益智丸作商标,愿出100万元;那家说只要曹冲对着摄影机镜头说:“我最喜欢吃象牌补脑丹!”就可免费周游世界……
不几天,出版商也找上门来了,说要为曹冲出版《我的成长之道》。曹冲说:“我不会写书。”出版商很坦率地说:“我们给你雇‘枪手’,你无须动笔,只要到时签个字,认可即行。赚了钱,双方五五分成。你是名利双收,大好事呢。”
曹冲不胜其烦,刚想躲起来到外婆家,不料被守候多时的几位自由撰稿人逮个正着,他们一个个表示要好好采访一下曹冲,或写人物专访,或写报告文学,反正都表示是来为曹冲扬名。曹冲不客气地说:“恐怕都是来扒分的吧。”
曹冲好不容易避开了这些自由撰稿人的纠缠,悄悄地躲到了外婆家,但第二天就有一家电视台的人摸上门来,说是要为曹冲拍一部《神童曹冲》的专题片,将分送美国、日本、澳洲等多国播放。没等曹冲同意,摄像人员已扛起摄像机拍了起来,忍无可忍的曹冲对着摄像机说:“我宁可做傻子,也不要当神童了。你们饶了我吧,再这样下去,我会疯的,我一定会疯的!
老师:同学你认为这篇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学生甲:和“曹冲称象”的故事有关系,但是写的很荒诞。
学生乙:是从“曹冲称象”故事写起的,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些新内容。
学生丙:用古人古事来讽刺今人今事。既有历史,又有现实。
老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来看屏幕
(多媒体屏幕上显示:本文运用故事新编的形式,“旧瓶装新酒”,活用了“曹冲称象”的典故和人物形象,从中生发新意,赋予其时代的内容,熔荒诞、正经于一炉,化历史、现实为一体。教师朗读)
老师:“曹冲称象”的典故只是个药引子,《曹冲称象之后》所写的,是曹冲称象之后成为名人而被炒作,引发了新闻、广告、出版、影视等方面的看好,这些事情一环扣一环,因为合乎生活逻辑而显得真实。小说扣住“炒作”这一线索,讽刺了当今社会过分追求名人效应的现象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刘征的《庄周买水》,这篇文章同样运用了故事新编的形式,采用借树生花的手法,活用典故和人物形象,以古讽今。
我们先来听一听磁带,大家可以跟读,并注意本文所用到的典故。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跟读,初步感知文意,并寻找典故。)
学生甲: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学生乙:课下注解提示有“庄周和惠施同游濠梁观鱼的事”。
学生丙:文章最后的内容与高一学过的《秋水》有关,另外,预习时我看到课后的练习题,还有一个“涸辙之鲋”的典故。
老师:同学们找到了大部分的典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屏幕。
(屏幕显示五个典故)
(1)庄周梦蝶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认真想一想,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庄周?
(2)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3)涸辙之鲋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