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40字。
《狼》教学方案
设计者:广州大学(原广州师范学院)吕良韵
课题:《狼》 所体现的教学理论和理念:
1、新课标的内在要求之一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根据学生实际出发。所以教师要清醒地认识文言文阅读的一般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熟读到理解,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一一进行教学。
2、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学生文言文水平,应重在考察记诵积累过程,能否不借助工具书及注释理解文章大意,不应考查每句语法的理解”。鉴于此,笔者认为学习此文言文的重点应在于理解课文大意及个别词法运用。另外,因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但字词、句式难点很多,语言障碍较大,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字词句的串讲上。但字词句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要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3、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文言文尤其要熟读,所以笔者认为应教师教给一种朗读的方法,在此篇课文里,要指导学生①读出轻重。②读出快慢。③读出抑扬。也就是读出情景,读出语气。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及其用法。
3、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大意,正确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对象及分析:初一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进入学习的领域,从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1、照书画图联想法 2、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法:(3分钟)
介绍《狼三则》第一则的故事,引入作者介绍。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并标上注释。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教师可教给学生一种朗读的方法——“表现情景法”。《狼》是一篇小说,有扣人心弦的情节,可运用语音的急缓高低来再现小说的情景。)(4分钟)
2、小组合作,根据故事内容画出屠户与狼的行动图。教师评点并借助幻灯片串讲课文。
★ 要解决的问题:
①概括文章中的四个情景。(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杀狼)
②文中是怎样写狼狡猾的?(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③屠户的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④本文前四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四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前四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故事。
⑤由此我们可知狼的本性是怎样的?
——贪婪凶恶:……、狡诈阴险:……
⑥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的?(描写手法)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⑦由此可见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一词多义
止: 止有剩骨 ( 通“只” ) 一狼得骨止 ( 停止,动词 )
意: 意暇甚 ( 精神,名词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 想要,动词 )
敌: 恐前后受其敌 ( 攻击,动词 ) 盖以诱敌 ( 敌方,名词 )
前: 前狼又至 ( 前面,名词 ) 狼不敢前 ( 上前,动词 )
乃: 屠乃奔倚其下 ( 于是,就,副词 ) 乃悟前狼假寐 ( 才,副词 )
●词的活用
1 . 一狼洞其中 (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
2 . 狼不敢前 (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
3 . 其一犬坐于前 ( “犬”活用为“像狗一样” )
4 . 意将隧入…… ( 隧”活用为“钻洞” )
5.一屠晚归 ( “屠”,动词,活用为名词 )
●文言虚词
1 . 其 恐前后受其敌 (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 指麦场 )
一狼洞其中 ( 指柴草堆 ) ……以攻其后 ( 指屠户 )
2 . 以 投以骨 ( 把 ) 盖以诱敌 ( 用来 ) 以刀劈狼首 ( 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