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00字。
“以大语文课堂构建学生语文素质之互动网络”课题之课例精选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及评点
作者:广西梧州高中 张剑松
授课教师:国家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对象
广西梧州高中 张剑松
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四册第9课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初步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开放式创新型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分析本文主要人物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及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和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多角度综合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法、演讲法、学生主持课堂法、问答法、点评法、点拨法。
教辅材料:计时秒表
教学过程:
说明:以下括号内隶书体字均为对该课例的分析点评。
课前预习活动(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利用课后作业时间完成,约需5—10分钟) 1、分组写课文“人物形象印象分析”之发言稿,每人写80—120字)。
(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评价能力)
①第一组的题目为:
从课文中我所看到的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的情节作简要分析,写自己的见解,要实话实说)
②第二组的题目为: 从课文中我所看到的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具体要求同上)
③第三组的题目为:从课文中我所看到的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具体要求同上)
④第四组的题目为:从现代人现代的角度去审视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这三个人物(可以就其中一两人来谈,也可以都谈)(尝试培养学生开放式创新型的思维习惯。)
(把课内外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乃是大语文教学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所忽视的。)
2、各组分别选出一名代表当课堂发言人,本组每人写的发言稿全部交给发言人作综合整理,以便在课堂上代表本组作“人物形象分析”发言。
3、各组同学在写好发言稿后,每人均须通读全文,熟悉其他人物形象。
课堂教学活动:
一、以《红楼梦》缘起诗和《红楼梦》续书的书名引入课文。
1、教师提问:“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首诗说的是哪部作品和哪位作家? (明确:《红楼梦》曹雪芹)
( 以设问引入,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师引导:上课之前,老师先说一些关于《红楼梦》的有趣话题,让同学们放松一下紧张的心理。
(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减负”)
引导语的主要内容:
《红楼梦》的影响很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