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案例2
- 资源简介:
约3480个字。
全国中小学“教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木兰诗》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本课内容
②熟读课文
③搜集有关花木兰的有关资料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2.初步了解北朝民歌的特点和常用的修辞手法。
3.感受花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背诵全诗。
能力目标
1.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及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
感受木兰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学习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材分析
课文运用了排比、对偶、互文、夸张等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富有传奇色彩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文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志愿和理想。
上课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有关花木兰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一些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本节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花木兰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通过【百度搜索】百度视频:电影《红色娘子军》主题歌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5EkneYxlk4/?fr=rec1
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二、范读课文。
板书课题:木兰诗
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1、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