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全科试题(8科8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96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5/4 20:37:2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doc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扫描版.doc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doc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doc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doc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doc
  甘肃兰州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甘肃兰州一中
  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Ι卷  阅读题(6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生的四种境界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作为认知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与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张世英《人生的四种境界》,有删改)
  1.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2.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
  晚。
  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
  件。
  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
  “自我”。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为排斥
  的。
  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
  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
  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
  时中心了。
  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
  种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4-7题每题2分,第8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三段文言文,完成4-8题。
  选文(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荀子《劝学》)
  选文(二)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