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重点、难点、核心考点全演练专题(14份)
- 资源简介:
2014高考语文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1 字音.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2 字形.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4 辨析并修改病句.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5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6 选用 仿用 变换句式与修辞运用.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7 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 得体 准确 鲜明 生动.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8 图文转换.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09 古代诗歌的鉴赏.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10 论述类文章阅读.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11 小说类文本阅读.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12 散文类文本阅读.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13 传记类文本阅读.doc
(新课标大纲解读)2014高考语文 重点 难点 核心考点全演练 专题14 写作突破.doc
专题01 字音
2014年高考《考试说明》对“语音”的测试要求是“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识记)。
“识记”是“识别和记忆”的意思,“识记”的对象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二字界定了本考点的考查内容——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这就是说高考对汉语拼音方案所涉及的音序、韵母的省写略写、标调的位置,隔音符号,儿化的标注方法等知识不作具体要求。
“现代汉语”四字表明古代汉语中的字不在考查之列。“普通话”三字表明方言用字不在考查之列。
“常用”二字表明使用率较低的字不在考查之列,强调的是学过的或应该掌握的内容。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常用字共2 500个,次常用字1 000个。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我们发现高考对字音的考查呈现如下规律:
1.考查重点突出。以多音字、形声字、同音字、常见但易读错的字为重点考查对象。其中,形声字被考查到的频率最高,可以说只要考字音一般都会考到它。
2.考查对象兼顾方言。近几年,又常涉及对因方言影响造成误读的字音的考查。
3.在词语中考查字音。选材的重点是常见的双音节词和四字的成语,三字词语也会偶然出现。
4.考查形式是客观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④选择读音不相同的。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所涵盖的子考点有: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习惯性误读字和难读字等。
一、多音字
多音字指那些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读音的字。它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多音同义字
有些字在不同的词里,词义并无多大的变化,但读音却不同。例如“臂”,同样的意思,在“胳臂”一词中读“bei”,在“臂膀”一词中则读“bì”。这种情况还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上。
例如“嚼”,口语中读“jiáo”,如“嚼碎”;书面语则读“jué”,如“咀嚼”。再如“剥”,口语中读“bāo”,如“剥花生”;书面语则读“bō”,如“剥削”。
2.多音多义字
……
专题0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是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一个必考点。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和熟语(主要是成语)的能力。所谓“词语”,一是指常用词语,包括实词中的近义词、虚词和熟语;二是规范的词语,即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所谓“正确使用”,一是考查“使用”是否正确,二是在“使用”中考查。本专题只涉及辨析近义实词,弄清易混虚词。
1.考查重点是近义实词的辨析和使用,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的使用。常见的命题形式包括判断词语使用正误、选出使用恰当的一组词语的选择题,直接根据语境填空的主观题。
2.既有对实词或虚词的单独考查,也有将二者合并(或与成语三者合并)考查的形式,后者更趋成为主流。
3.特别注重考查考生在社会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设题时,常故意把词语的意义曲解得似是而非,试题的迷惑性很大。
4.考查形式稳定,主要是单项选择题,要求选出使用恰当或不恰当的一项。
5.考查重点明确:一是熟语中的成语是考查重点,二是考查的误用类型一般集中在望文生义、褒贬误用、用错对象、不合语境等方面。
6.语料均选自报刊中的时事热点材料,贴近现实生活,时代感强。
7.要注意熟语和实词、虚词的综合考查。
一、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词语的意义方面辨析
1.弄清词义的侧重点
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景点”与“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
专题05 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
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规定: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E(表达应用)。
“扩展语句”即把较为抽象、概括的语句根据规定的情景,按照合乎情理的理解,对它进行再创作,把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使其具体形象。“压缩语段”考查的是将一段话进行准确地提炼、概括、压缩的能力。
通过分析近三年高考试卷,可以看出高考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考查呈现出以下特点:
1.为高考高频考点。尤其是压缩语段,山东高考常常考查,
2.考查形式相对稳定。扩展语句的考查形式主要是给出词语或诗句,然后要求考生写一段话或描写一个场景。压缩语段的考查形式主要是给出一段材料,要求考生提取关键词、拟写新闻标题、下定义、概括材料内容或阐述观点看法。
3.选择的语料涉及面广。
一、串词设境型
这种类型是给定几个词语,要求考生运用相关联想,把所给的几个词语串联起来,扩展成意蕴丰富的一段话。这种类型在题目要求中会有一些限制。比如,要求写成“情景交融”的文字,突出某种情感,运用何种修辞等。
二、诗词素描型
给出古典诗词或名句,对之进行情景式扩展或赏析式扩展。
1.读懂题干,全面理解和落实题目的各项要求,像上题题干要求设计场景和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动作,这些具体要求更需高度重视。
2.读透诗歌,全面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认真领悟诗歌的意蕴之美。
3.把握诗句,结合诗歌的内容主旨,正确地理解诗句本身,找准诗句的扩展中心。
4.想象整合,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展开合理的想象,谨慎地选词造句,完成答案的整合。
三、句意丰富型
这种题型往往给出一个概括性很强的句子。要求考生围绕给定的句子,选择相应的具体材料,对原句进行“解释性”的描写,有点类似于给出一个论点要求去找论据那样的题目。
1.认真分析句子结构,发现扩展点,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扩展。
2.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及表现手法,使句子的表达内容更
……
专题07 语言表达简明 连贯 得体 准确 鲜明 生动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是201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为E级。
语言表达“简明”主要包括“简”和“明”两个方面:“简”即“简练”,就是话语力求简洁,不重复啰嗦,不说多余的话,它反映了量的要求;“明”即“明晰”,就是把意思表达清楚,使对方准确理解其含意,它反映了质的要求。“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连贯”指语句之间的顺序合理,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逻辑性强。“得体”即适合语言环境(主要是外部语境,包括语言交际时的各种条件,如场合、对象、话题、表达方式、情景等),用语恰如其分(谦敬合体、分寸合理等)。
语言表达“准确”,指语言表达确切恰当,无语义错误、歧义、用词不当或句式错误等;“鲜明”指语言表达明白晓畅,易于理解,能运用有助于语意鲜明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能发现语意不鲜明的问题并加以调整;“生动”指语言表达要有感染力,具体说来,即句式灵活,善用修辞并追求用词的生动性。
本考点主要考查两个方面:一是语言知识积累方面,懂得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基本要求;二是语言应用能力方面,能够在所提供的语言环境中按照要求进行语言表达,涉及语法、修辞等知识点。后者是考查的重点。
1.试题类型以主观题为主,而连贯题的命题形式则向着主观题、选择题等多种形式并举的方向发展。
2.语言材料则选用那些贴近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对学生语言操作综合能力的考查逐年加强。本考点常与句式、修辞手法、压缩语段、扩展语句和图文转换等考点互相渗透,一起考查。
4.本考点注重语言具体应用能力的提高,特别是通知、书信、公益广告词、节目主持开场白(或串联词)、欢迎词、活动主题词、新闻评论等应用文体的写作和修改,近几年颇受命题者青睐。
一、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