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0字。
文学作品的生活化思考
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然而许多热爱文学的青年人,尤其是学生,往往痴迷于小说或戏剧的情节,把自己与现实人为地脱离开来,仿佛要自己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这是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错误认识。我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从实际出发,做到:用生活去理解阅读,在阅读中体会生活。
我先用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我的观点。一个是笑话,题目叫:《自投罗网》:“老师扬了扬手中的练习本对学生说:“交齐了没有?不会有漏网之鱼吧!”王文军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如果学生能把这则笑话当作成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那么我认为这就是用生活去理解了阅读。
另一个例子是:“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你挥一挥衣袖,却带走了我的手电筒。”这是晚上看小说的同学,在熄灯后开夜车,被政教主任没收了手电筒后的一时感想。这是阅读《再别康桥》这首诗后,结合现实生活,仿写的。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结合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那在阅读中就能体会生活。这是一种最高的审美享受。
文学艺术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艺术具有社会审美功能。我们可以从自身的生活出发,用心去体味文学作品中的每一个句子,你会发现,书中世界是那么精彩;同样,我们也可以从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情景出发,对照我们的现实生活,发现我们的生活也是五彩缤纷的。
一、我们首先该选择反映广阔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来丰富我们较为贫乏的生活阅历
丰富的生活阅历,可以加深你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样,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可以弥补你生活阅历的不足。而现实主义小说是最能让感受到现实生活气息的文学作品。为了更快地带领学生走进文学殿堂,我向同学推荐的第一部小说是:路遥《平凡的世界》。在推荐这部小说时,我往往作如此的介绍:
你有艰苦生活的经历吗?没有,那么你可以从书中看到一个高中生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孙少平如何在高中啃两块馍馍,度过整个高中生活;用高中生单薄的身体,到城里给别人连续打工几个月。你有探索精神吗?书中主人翁的妹妹兰香就是一个充满求知欲的有着无穷探索精神的当代青年。她跟同学讨论的是:“三维宇宙,时间‘终止’,空间也成了一个点,一切物质状态被撕得粉碎。”“四维空间,它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有点像我们古代的阴阳图。用哲学术语表达,就是‘阴极而阳生,阳盛而阴退’,即通常所说的物极必反。”
对于没有多少生活经历的高中生,我认为彻头彻尾的生活化介绍,或许更能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的角度去阅读此书,同时又能以此书的情节来观照人生。
从阅读小说之后,同学的反应我知道,效果还是满意的。
反应一:所有的语言在这部书的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看过之后,更多的是思考而不仅仅是感动了。想想自已,想想我们挂在嘴边的爱情亲情朋友痛苦,我明白了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反应二:打工的日子,辛苦劳累孤独寂寞自不必说,更何况是在深圳这样快节奏的城市,但我并未曾迷失方向,因为她《平凡的世界》一直在陪伴着我,提醒我该怎么做。(一个勤工勤学的大学生)
面对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学生接触得更多的是文化快餐,甚至名著缩写,但我们总应让学生有一个更大的心灵震撼。那么,让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他们会明白文学作品的魅力,人生的意义。
二、诗歌是文学作品中的精华,阅读诗歌,不仅能领会诗歌中熔铸的诗人的感情,更能陶冶读者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