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案例1
- 资源简介:
约6480字。
《雨霖铃》教学案例
武汉市黄陂一中
彭珊
案例设计: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流动的动态过程。设计者以柳永的《雨霖铃》为教材,采用洪镇涛老师提出的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感受语言—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把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会诗歌阅读欣赏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古诗词的鉴赏审美能力。
案例模式:品读语言——体悟语言——寻绎语言——语感迁移
案例展示: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文学是值得我们民族骄傲的,因为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创作达到了顶峰。今天,我们说到唐宋文学时,常用唐诗宋词,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笔重彩浓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词。同学们知道,宋时词坛产生了许多文学流派,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那时的词坛文学流派有那些?(请四位学生回答)
生:有苏轼的豪放派,柳永的婉约派,李清照的“易安体”,姜夔的风雅派,周邦彦的格律派等。
师: 宋词确实有很多的流派。流派纷呈,各有各的风格。今天我们学的是婉约派诗人柳永的代表词作《雨霖铃》。(板书《雨霖铃》)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先自由地放声朗读两遍。(学生打开课本,朗读)
师:请同学们再听录音,注意朗诵者的语气与语顿,并用笔在词的字句下面用不同的符号作语顿或轻重音记号。(学生听录音)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再自由放声朗读4分钟。注意:①要注意节奏与音步的停顿;②初步感受这首词的内容与婉约风格;③注意层次,尽量识记,争取背出来。(学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遍。
(指名学生读。教师提醒其他学生注意听)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放声读一遍。不要求齐读,但要读出自己的处理来。
(学生读)
师:诗要熟读,甚至要背,多读熟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诗的内涵和风格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按前后位置讨论一下,这首词从所写的内容来看可以归为哪一类?词的风格流派是怎样的?
(学习小组讨论)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让学生代表发表自己的初读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
生1:内容是写爱情的,应该是爱情诗;
生2:应该是离别诗,通过离别写爱情。
师:那是离别诗,还是爱情诗呢?
(学生在下面讨论,一致认为还是说离别诗好,板书:诗的内容:离别诗)
师:为什么说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