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夜》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9 19: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570字。

第4课外国诗两首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14--17页。前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作,通过倾听炎热夏天蝈蝈的乐章和寂寞冬天蛐蛐的歌儿,领悟生命的热情,感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后首是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的诗作,描摹了静谧夜晚的美景,诗中透出清凉祥和之感,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3.在外国诗学习中,回顾前几课学习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再次领会它们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  
4.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5.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蝈蝈、蛐蛐,体会诗中的感情。
 3.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夜》中静谧。
 4.找出英文原文比照,比较外国诗作的多种译法;多角度读诗,比较中外诗歌意象的不同。
 5.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2.培养学生多读诗、爱诗。
 3.培养学生自己主动找诗读,善于收集同类主题的诗作。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2.掌握诗人通过以静写动抒发感情,感慨“大地的诗歌不会死亡”的创作手法。
 3.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I生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难点    
 1.以静写动的手法及其前后两幅画面的叠印。
 2.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教学突破    
 l.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亲近自然,想象自己为小昆虫。
 2.引导学生学会拆分诗歌,把握诗歌意象。
 3.寻找英文诗原文,了解外国诗的多种译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前,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本诗,能够读准字音、停顿。或者准备好教材配套朗读带,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多种背景音乐。根据学生情况,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  
 2.第二课时前,查找英文原版诗歌及郭沫若的《静夜》。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前,分工找蝈蝈、蛐蛐的资料,找诗人、诗作的资料,找背景音乐。进
行朗读,理清诗作中的字词,读通全诗,能够做到读准字音和停顿。在朗读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用笔标示出来。 
 2.第二课时前,查找英文原版诗歌及郭沫若的《静夜》。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用旧有知识引出新课,学习外国诗。 1.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能够在音乐中
 播放背景音乐,配乐朗诵《蝈蝈与蛐    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诗人的感情。
 蛐》。                  在听的过程中,能够纠正自己的读音,标示停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