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案36
- 资源简介:
约24100字。
第三专题 笔落惊风雨
专题设计
一、内容简析
本专题为“笔落惊风雨”,下分为三个板块:“诗从肺腑出”“词别是一家”“文以气为主”。诗之于唐,词之于宋,赋之于汉,皆其一代之文学,从必修一到现在,教材第一次如此集中、如此隆重地推出韵文的盛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些由端端正正的方块字组成的一串又一串的字符,却如音乐一般摇曳多姿,可以高歌,可以吟哦,可以手随之舞,可以足随之蹈。而词、赋可以说即诗的不同形式的变体。所以,本专题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感性地体验那些流光溢彩、如诗如画的文字的美感。同时试着揣摩诗文中所蕴涵的诗人复杂曲折的情感,从而领略中国文学之最高境——情景交融的妙境。这也是本专题以“笔落惊风雨”为名的要义所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其外在美与内在情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高度,从而震撼了风雨鬼神。
“诗从肺腑出”选了四首诗歌,有长有短,皆是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绕行的丰碑——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和李商隐《锦瑟》。四位诗人的诗歌基本上代表了从盛唐、中唐到晚唐的诗歌成就,分别是现实与浪漫的重要篇章。本版块重在引导学生体验唐诗不同风格诗歌的不同艺术魅力,品味情景交融的化境。
“词别是一家”则是四首婉约词作。从五代李煜的《虞美人》到宋初晏殊的《蝶恋花》,从北宋柳永的《雨霖铃》到南北宋之交李清照的《声声慢》。恰好展现了词从产生到成熟的一个大略的发展脉络,比较好地反映了婉约词的整体成就。重在引导学生领略词与诗歌不同的艺术特质,把握词最擅言说的“情”字。
“文以气为主”精选了两首赋,王勃的《滕王阁序》与欧阳修的《秋声赋》。《滕王阁序》中的珠玑绣句以及命途多舛的人生感慨是教学中的重点。而《秋声赋》中对无形无色的秋声的生动描摹和对人事劳顿的伤怀是品味的重点对象。
单元“写作实践”则重在指导学生以之前对整个单元的学习为基础,试着写作文学短评。培养学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心品他作,深入思考,各抒自怀的品质,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我们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通过文本研习,对优秀诗文“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感染力量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巨大魅力与成就有所认识与领悟。
2.学生能借助文本研习,充分展开联想,领略诗文所展现的优美动人的画面,抓住意象进而仔细揣摩其中作者缠绵悱恻的情感,从而品味诗文所构建的情景交融境界。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较好地体会诗文中的变化多姿的语言艺术,各有千秋的艺术风格,把握借古讽今、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艺术表达方式。
4.学生能够学习并总结出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通过反复吟咏、知人论世、立足意象等,并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对古代诗文进行鉴赏,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5.学生把学习到的鉴赏方法付诸践实,对自己有深刻感悟的诗文进行具有个人风格的文学短评。
二、板块表达
诗从肺腑出
基本要求 1.分析鉴赏《蜀道难》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领略李白独特的诗歌风格。
2.品味《登高》情景交融、音律和谐的艺术特色,体会杜甫穷愁病苦的情感。
3.欣赏《琵琶行》对音乐描绘的高超手法,感受诗人通过琵琶女之口所表达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生感慨。
4.体验李商隐通过各种意象所表达的深层情感,欣赏诗人朦胧幽美的独特艺术风格。
5.积累关于诗人及诗歌的基础知识。
……
蜀道难
方案设计(一)
总体设计
教材概述
《蜀道难》——本诗是本板块“诗从肺腑出”部分的第一篇阅读材料,是历来为人传唱不衰的名篇,也是李白浪漫诗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品中雄奇绮丽的独特想象、挥洒恣肆的浪漫情怀是其最打动人心之处。《蜀道难》取自乐府旧题,而李白却一破古乐府的短小与单薄,变之为丰富与充盈,完全跳出传统的赋体叙事的手法,运用古老的神话、恣意的想象、纵横的夸张、巧妙的比喻,把蜀道峨峨群山、危危羊径、葱茏高木、腾啸百兽的奇景惊心动魄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同时大胆直率、一次又一次“蜀道难”的呼喊也仿佛在读者耳边不绝地萦绕,于是那对蜀道雄风扼腕赏叹、对世事险阻深沉感慨的情怀,就有如黄河之水从纸面字面奔涌翻腾而来。《蜀道难》中的浪漫风格,是学生把握的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式阅读,以开放和多元的设计,促使其思考李白的浪漫风格在诗中是运用的什么手法体现出来,深入全面体验李白心中的情感,乃至古代士子的共有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思路方法
本篇的教学重在让学生再次更为真切地感悟李白的浪漫诗风,探究这种浪漫诗风体现出来所运用的独特表现手法,进而感受李白从肺腑中掏出的情感。让学生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品味传统文学感人至深的韵味,提高审美修养,培养丰富的情感。
本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蜀道的风光图片,让学生对蜀道有一个感性直观的大致了解。再有,可以播放课文的朗诵带,引导学生学习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师讲授;师生对话;媒体呈现(音乐、幻灯片、语言材料);反复朗读;充分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活动。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准备:
1.预习《蜀道难》,早读多次朗读。
2.搜集李白的名诗名句。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1.回顾李白的相关知识,了解《蜀道难》与古乐府的关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