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是怎么写出来的ppt
- 资源简介:
共25张,课件制作简洁,作文指导很具体,文字材料约1156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于2011年4月4日发的一条微博,也是他对研究生提出的要求。董藩教授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否定教授观点: 功利不等于人生
如果你的老师对你说:当你40岁时,如果没有4000万身价,我不会见你,也不承认你是我的弟子,你会作何感想?这种话就出自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潘之微博。这条对于自己研究生“严格”要求的微博也着实令人心寒。
我认为,这件事情反映了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一些误区。
首先,这位教授称财富能反映高学历者的奋斗意识和汗水。此处便存在了一个逻辑错误:奋斗不等于财富。这类似当代某些人择偶时的“拜金主义”——有财富的人,必定经过奋斗,这说明它有上进心。但财富并不是奋斗的必要条件,即我可能很努力,但我可能还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我还没有达到目标。谁在致富前没有过低谷呢?J.K.罗琳在写成《哈利波特》前,不也一穷二白吗?从统计学的角度,奋斗后在40岁时有4000万身价的代表仅仅是样本中的个别现象,且少之又少,不具有代表性。同时,这也是在简单粗暴地用具体的结果评判抽象的过程。就像孟非在《非诚勿扰》里斥责某拜金的女嘉宾时说的:“我来告诉你,你为什么喜欢有钱男人吧,如果我把我的房,我的车,拿给你看,你看得到;但若我把我的坚持,我的努力,我的汗水拿给你看,你看不到!”
其次,研究生不等于有钱人,更不等于“模式化的成功之路”。我曾经阅读一篇关于外国大学对研究生的要求,其中都是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但绝对没有对其未来所要达到的成就的要求。北师大的教授用金钱来要求学生,直接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功利心态。研究生教育是为了愿意学习更多知识的人开放的,而非仅仅是成功的跳板。如果老师真的看重研究生学习本身,便不会急功近利地要求学生向“成功人士”迈进,这位老师的为师心态也就值得反思。况且,人各有志。40岁4000万身价,的确很理想,但是真的都要有这样的理想吗?这是老师和社会已经“默认”了的“研究生的理想”啊!这无异于“黄袍加身”,剥夺了学生自由选择和决定自己未来的自由。
再退一步,房地产专业不等于培养有钱人。这或许是几年来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地产大佬一个个富得流油给外界造成的幻觉。“学房地产”的初衷可以是为了赚钱,但不应仅仅为了赚钱。现在的中国房地产有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所以作为中国下一代栋梁的培养人,大学应该培养更多有社会责任感的、能改变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