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怒触不周山》教学设计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8/25 7:58: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60个字。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
  课题:《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
  【课标与教材】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的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诵读文言诗文,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品味能力。
  两篇短文均为神话故事,记载着远古人民丰富的想象,其中所体现的先民的英雄气概值得我们深思。《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
  2.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
  3.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故事中蕴含的意义。
  【学情分析】
  (一)学生已经知道的:经过上学期学习文章文,学生已经积累了很多文言词汇。
  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学生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及古汉语词典理解部分重点字词的意思,基本弄清楚文章大意。
  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
  1.分析“共工”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蕴含的寓意;
  2.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寓意;
  (二)多数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内容:
  1.分析“共工”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蕴含的寓意;
  2.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本文的寓意;
  (三)学习困难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内容。
  1.正确的朗读课文;
  2.熟练地翻译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工具书及课下注释正确翻译课文,积累“河”“触”“绝”等一些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理解、积累拓展、讨论提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两篇文章的主旨以及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感受共工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
  【教学评价】
  依据教学目标,以“当堂检测”为主要形式,设计教学评价,验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学方法与媒体】
  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及“指导性与非指导性互补策略”。
  使用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构建动场:
  神话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西方有上帝创造世界,中国有盘古开天辟地。
  请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神话传说。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神话世界。
  1.学生代表介绍《淮南子》。
  《共工触怒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教师补充说明:
  据传说,颛顼是上古五帝之一,他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水利很重视,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