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500字。
学有所得
——作文三步法再生情感阶段总结
福建省 仙游一中 林 慶 強
经过上两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相关的作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作文三步法对中学生的作文能力的良性影响在再生情感阶段再次得到了验证。
一、情感表现形式的变化
尽管现在作文改革呼吁之声依然强烈,写个性作文、创新作文等倡导亦为不少,然而一个令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忧心的现象依然存在,那就是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仍然紧闭心扉,真挚而美好的情感闷杀在心里,表现在作文里的情感往往显得生硬造作虚假。失却了自然真实,便失去了生命力,这样的作文看了让人难受,高考时也难以获得高分,更甚的是一个人通往文学殿堂之路将永远被阻断,这对一个原本天真且富创造力的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件残酷的事,但这是事实!
于是,我们依据作文三步法的理论及方法进行了第三阶段的训练,结果我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看到了学生的真情复苏了,多年来桎酷着学生的情感锁链被斩断了,学生们变得更多地以真实感受、真实情感写作文了。情感的表现显得真实得多,丰富得多,感人得多。
从小学到高中,写人的,表达情感的作文练习不可谓不多,但我们总是发现,写老师的基本上都写老师是如何牺牲自己休息的时间为学生孜孜不倦地讲解题目,辛勤辅导;写妈妈的常常写自己晚自习时,妈妈总是及时地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点心,或者是下雨时,自己焦急得不得了的时候,那慈祥、关爱的妈妈便举着伞出现在眼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感恩的情结充溢于心间。当然并非说是不可以这样写的,只是那么多个聪慧的头脑居然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作文看起来是那样地似曾相识,老师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这时候作文三步法的理论给处于这种困境中的师生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依照三步法的要领训练之后,我们看到了令人欣喜的结果。
1、 从语言描写上表现情感。同样是写老师、父母,完全脱离了以前那种几乎千篇一律的情节及情感模式,种种关爱各不相同。关爱不仅在于行为上,行为也不仅就在于补课、端点心、送雨伞。言语上的理解和关心有时会让人终身难忘。例如,学生常会写考试不称心总怕老师或父母的责备,这时一句理解或鼓励的话常让学生感动不已 。所以,学生作文中出现了更多的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情感。
2、 从心理描写上表现情感。以前的作文很少用到心理描写,直抒胸臆的多,心理刻画的就少。总是直接地抒写情感,再丰富再真挚的情感也可能变得平淡无味,而千篇一律的雷同作文的出现也就不再奇怪了。现在学生能够更多地把视点从表象转移到深层,这样情感的表现空间显然就变得比以往大得多,学生的作文真正实现了普遍性的个性化。
3、 从原情感延伸到社会化情感。实验前学生作文中的情感表现多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虽然也不乏清新感人,但总显得单调,浮于表层,情感局限于个人的圈子,社会在其情感世界所占的领地是有限的。本阶段训练之后,学生紧闭的心扉得到最大限度的打开,学生的情感触角伸向了自然、社会,呈全方位打开状态,感情显得愈加饱满丰富,作文的内在意蕴跟以前大不相同,雷同的印象没有了,代之出现的是个性的、耐人寻味、清新喜人的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新型作文。
从习惯于对熟悉的、亲近的人有情可表发展到有更多的学生对不熟悉的、陌生的人有真挚的、深沉的情感可写。以前作文写情不外乎自己的委屈、忧伤、欢乐、感激等等,而且总在自己周围熟悉的、亲近的人中间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