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五首》导学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语文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1 17:03: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800字。

  29  诗词五首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韦应物(737—约791),唐代诗人,有《韦苏州集》。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和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
  李清照(1084—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后人辑本有《漱玉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作品艺术风格多样,收集在《稼轩长短句》中。
  2.写作背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郑州)、汴(开封)等州,叛军首领相继投降。此时,逃亡到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欣喜若狂,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滁州西涧》是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入侵江西,当时金兵追太后至造口,老百姓被屠杀劫掠,情形极惨。四十多年后,作者来到这充满血泪的地方写下了这首诗。
  3.主题解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家的喜悦。
  《滁州西涧》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约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如梦令》体现出词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4.重点突破
  人们普遍认为“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提示:“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西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的“幽草”,符合他当时的心境。
  5.难点攻克
  如何理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提示: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线,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中原分裂成南北两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
  6.结构图解
  滁州西涧
  幽草——涧
  黄鹂——树    恬淡胸襟
  春潮——雨    忧伤情怀
  野渡——舟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今晨:不消残酒    憧憬生活
  问:花怎么样      关切事物
  答:海棠依旧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登台远望
  抚今追昔    爱国之情
  无限感慨
  余愁更浓
  7.拓展延伸
  名句积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杜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