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月考全科试卷(9科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一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0/12 15:44: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一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准确填写、填涂到指定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请用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在规定区域作答。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近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之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五代史•朱汉宾传》:“朱谨募其军中骁勇者,黥双雁于其颊,号雁子都。”则更是将鸿雁作为果敢精壮的象征。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
  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
  1. 下面对鸿雁习性特征所体现的相应的审美意蕴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鸿雁起飞以及飞行时,翅膀拍动,沉雄有力,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之感。
  B.鸿雁迁徙时行序整齐,符合中国人喜欢整齐划一的审美情趣,能激发人们团结奋进的热忱。
  C.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迁徙中很少停歇,使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对光明与温暖的追求。
  D.鸿雁飞翔时,常汇集数十只、上百只,其阵容相当壮观,容易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2. 文章最后一段中“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指的是(3分)
  A.①托物言志;②借景抒情;③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
  B.①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相结合;②“景中情”和“情中景”;③情不虚情,景非滞景。
  C.①景中情;②情中景;③情景互生。
  D.①“景中情”和“情中景”;②情不虚情,景非滞景;③情景互生。
  3.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
  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主要体现了古人的“亦刚亦柔”、“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C.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往往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
  D.情景互生,物我难辨,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最高美学境界,古人的咏雁诗不乏其例。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柳霞字子升,河东解人也。霞幼而爽迈,神彩嶷然○1,髫岁便有成人之量。笃好文学,动合规矩。其世父庆远特器异之。梁西昌侯渊藻镇雍州,霞时年十二,以民礼修谒,风仪端肃,进止详雅。渊藻美之,故遣左右践霞衣裾,欲观其举措。霞徐步稍前,曾不顾盼。
  岳阳王萧察莅雍州,选为治中,寻迁别驾。及察于襄阳承制,授霞吏部郎、员外散骑常侍。俄迁大都督,赐爵闻喜县公。寻进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及萧察践帝位于江陵,以襄阳归于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