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130字。
“创造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探索与研究
研 究 报 告
—————— 南雁中学课题组 ——————
【内容摘要】创造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使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和解题能力成为教育目标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和教育实践,它是较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培养人的创造力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是以启迪和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为基本特征、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深刻改革的系统工程。其终极目标是充分发挥人的个性特长,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创造者。创造教育着力解决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创造素质问题,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创造教育以创造性的教与学,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创造教育 农村学校 探索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21世纪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即将到来的一个世纪将是怎样的一个世纪呢?这恐怕还很难做出十分精确的描述,但据未来学家的预测,有些特征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一定是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化更加迅速、创新层出不穷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特征也必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有人把创造意识——————————————————
组 长:周青旦
执 笔:卓 皓
副组长:卓 皓
成 员:周云登、吴步进、陈 化、曾 建
看成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六种基本素质之一,这是极有见地的。他们认为作为21世纪的公民,要适应社会变迁和科技、经济竞争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创造性品质无疑是一种极可宝贵的品质。就中国来说,这种创造性品质似乎更为重要,因为,我们要在一个资源有限,又人口众多,不仅要摆脱贫困,更要跻身世界发达国家的行列,既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非有成千上万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难当此大任。倘若能通过教育把我国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潜能充分开发出来,使人人都成为创造之人,每个公民都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那既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又可以获得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力
资源。
因此我们认为,创造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一)知识经济呼唤创造性人才、要求教育创新
世纪之交,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并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创造是其灵魂,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由此可以预见,未来的21世纪必将是创造的新世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不断创新是决定其命运兴衰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教育是培养创造人才的摇篮,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正是对知识经济与教育的重要关系的深刻剖析和清醒认识,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应答新世纪挑战的战略目光投向了教育,纷纷制定适应知识经济的教育发展战略,进行教育革命。而革命的焦点和核心不约而同都集中在如何进行教育创新,使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不再只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挖掘出隐藏在每一个人身上的创造潜能,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上。可以说,21世纪教育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能推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