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2013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3题,约8890字。
山东师大附中2013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至8页,第II卷(非选择题)8至10页,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曰商贾,阜通货贿。”从材料我们可以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当时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B.周朝时政府重视商业发展
C.当时社会普遍经商,农商并重 D.强调农商以加强中央集权
2.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A.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3.“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以下可以印证《全球通史》中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C.“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D.“京师五方所聚,其乡各有会馆”
4.在陕西姜寨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没有出土
A.公共墓地 B.石器工具 C.精美陶器 D.青铜礼器
5.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 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 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 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
6.《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上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B.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C.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 D.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7.2013年7月9日在南京展出的雍正年间烧造的“青花瓷奶杯”,该奶杯口窄腹宽,还多了个把手;是根据西方顾客的要求专门订制的,因为中国瓷器里从来没有这种器形。尽管造型很西方,但杯壁上却透出浓浓的“中国风”,上面的主题纹饰是中国传统图案—《雏燕凌云图》和《童子春牧图》,寓意“科举顺利、及第有望”。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