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00字。
高考作文:1个话题的6种构思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蒋平 312000,
电话:0575-5885522邮箱:jiangjinsu@sohu.com
浙江高考作文题: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与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1种构思
一.观点
人文素养促进个体、社会、国家与民族的发展,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材料
写好本文,可考虑使用以下材料:
引用古诗文名句格言,《论语》中的有关语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如: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篇·第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篇·第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述而篇·第七》)等等。
《孟子》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名句,《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等等。
历史资料:韩信受胯下之辱、张良见黄石老人,卫青、樊哙等故事,“知音”典故,管宁割席等等。现实生活中人文素养不高的现象。
三.构思
头:
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正反两方面来谈人文素养可以推动发展。历史的角度:正面说明人文素养推动民族前进,现实存在的角度:反面概括人文素养失落的现象。(约100字)
中:
分三层展开,逐层论述,主体采用层进式结构。
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生命个体发展(约250个字)
→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发展(约300字)
→提升人文素养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约150字)
尾:
总结全文,顺势一点,从发展的角度来谈人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使两者关系更为辩证。(约100字)
四.例文
人文素养——发展的灯塔
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上古三代开始,在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的中华大地上,人文素养就一直植根于中华族的灵魂之中,拉动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向前发展。沧海桑田后的两千年,我们在渴求推动自身不断发展时却发现人文素养的缺失,文化的沦亡,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制约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发展。文王演《周易》,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此奋斗不息,拼搏无止境成为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遥想当年韩信有胯下之辱,张良有进履之嫌,卫青为牧猪之奴,樊哙为屠狗之辈,可谓不为人重。但他们去努力,去拼搏,去进取,攀仙桂,步青云,在完成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自强拼搏,奋斗不息的人文素养可以使我们个人极大地发展进步,发展离不开这宝贵的人文素养。今天的我们,于裹足不前,兔匿龟藏,不思进取,安于享乐之时,是否应该找回那缺失的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的发展。“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之,慎施于人”要求我们为他人多想一想,跳出狭隘的个人主义;“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昭示着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伯牙绝弦失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