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5-2016学年第一次联合考试高三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11/10 22:19: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4040字。

  重庆市2015-2016学年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4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灾难考古学”这一新兴学科概念的启示下,把灾难遗址同现代考古学技术结合起来,一方面使用考古学手段对灾难现场进行科学发掘,为还原灾难事件的发生过程提供客观的证据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对遇难者遗骸的身份鉴定和遗物返还,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阐释考古学的另一层含义。
  自然灾难的考古学研究作为史前考古研究的一部分出现较早,而侧重于人类学、社会学的考古学灾难调查则是近几十年才陆续出现的。从1980年Payson D. Sheets发表有关灾难考古学的评论文章开始,这一研究才开始大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此后,灾难作为影响社会变迁、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被视为复原历史进程的一个新的考古学研究视角。“灾难考古学”除了还原灾难遗址、灾难现场等工作外,更重要的一个工作主旨就是为现代灾难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庭提供一个了解事实真相和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因此,Richard在提出相关概念时,也更加注重强调“灾难考古学”在参与调查灾难事件中,应当“主动担负起一种公共角色,从人文关怀立场来对待灾难遗址及其后续安抚工作”。所以,“灾难考古学”有别于其他考古学分支,是考古学、心理学与法医科学的结合,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和道德伦理因素。
  灾难考古学研究理念提出后,很快被运用到一系列实际案例中。在社会服务领域,“法医考古学复原组织”等机构针对“5•12”事件、天津港爆炸事故等,将考古学的方法、技术应用到遇难者搜寻和灾难现场清理工作中,开展了遇难者身份确认等工作。在处理社会公众灾难事件中,从社会责任层面看,“灾难考古学”的缺位势必会影响公众对事实真相关键信息的获取;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看,“灾难考古学”同时又是与遇难者家庭沟通的重要纽带。
  虽然不同的灾难事件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在考古学、人类学的研究中也有不同意义,但从“灾难考古学”的定位看,我们更加注重通过发掘技术的革新和分析问题角度的延展,从灾难遗址本身来透视其产生的社会及自然背景。传统考古学旨在通过物质遗存研究人类的过去以及解决特定、具体的学术问题,而“灾难考古学”则在“冰冷”的遗物研究之外还有着自身“温暖”的一面,即通过对田野发掘技术和法医技术的结合,为“后灾难研究”贡献自身独特的价值。“灾难考古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拓展了考古学的应用前景,对灾难遗迹的考古学考察是对遗迹中遇难者的尊重。在当今世界,频繁的灾难事件不断牵动着人们敏感的神经,对灾难事件的妥善处理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对于遇难者家属更是一种道德责任。这对推动“灾难考古学”从现场提取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为复原事件发生过程提供客观材料,同时也为遇难者家属带来真相和慰藉。考古学研究的目的也正体现在以全人类的视角充分挖掘遗迹的社会信息,在灾难遗迹面前发挥其应有的人文关怀作用。                        (选自《识骨寻踪:灾难考古学的人文关怀》)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灾难考古学”既能运用现代考古学技术做好科学发掘的工作,又能通过对遇难者遗骸的身份鉴定和遗物返还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B.灾难是影响社会变迁、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用来复原历史进程,这是一个以前未曾有过的考古学研究视角。
  C.与其他考古学分支不同的是,“灾难考古学”被赋予了更多的感情和道德伦理因素,应当从人文关怀立场来对待灾难遗址及其后续安抚工作。
  D.考古学研究是近几十年才陆续出现的,这一研究从1980年Payson D. Sheets发表有关“灾难考古学”的评论文章开始才大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灾难考古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考古学科,既将灾难遗址和现代考古学技术结合,又将考古学、心理学与法医学结合。   
  B.“灾难考古学”不仅提出了相关研究理念,而且很快被运用到如“5•12”事件、天津港爆炸事故等一些实际案例中。   
  C.“灾难考古学”的工作主旨就是为现代灾难的幸存者和遇难者家庭提供一个了解事实真相和缓解心理压力的途径。
  D.在处理社会公众灾难事件中,“灾难考古学”在公众对事实真相关键信息的获取以及与遇难者家庭沟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学研究的目的就是以全人类的视角充分挖掘遗迹的社会信息,在灾难遗迹面前体现人文关怀,这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道德责任。
  B.传统考古学是通过物质遗存研究人类的过去以及解决特定、具体的学术问题,只研究“冰冷”的遗物,缺乏自身“温暖”的一面。
  C.“灾难考古学”通过田野发掘技术和法医技术的结合,妥善处理灾难事件,为“后灾难研究”贡献独特的价值。
  D.“灾难考古学”的兴起,说明我们更加注重革新发掘技术和延展分析问题的角度,从灾难遗址本身来探寻其产生的社会及自然背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狄仁杰以资授汴州判佐,工部尚书阎立本黜陟河南,仁杰为吏人诬告,立本惊谢曰:“仲尼云:‘观过,斯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明珠,东南遗宝。”特荐为并州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下。”悲泣伫立,久之,候云移乃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