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全科试卷(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听力.mp3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清江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百舸(kě) 颓圮(pǐ) 脊骨(jǐ) 桂棹(zhào)
B.跬步(kuǐ) 摇曳(yì) 驽马(nú) 旗杆(ɡān)
C.给予(yǔ) 灰烬(jìn) 愀然(qiǎo) 贻笑大方(yí)
D.漫江(màn) 祈祷(qí) 饿殍(fú) 憎恨(zèng)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寥廓 诸候 慰藉 夙愿 义气风发
B.跫音 寒蛩 蛰居 海蜇 独占鳌头
C.潇洒 箫瑟 吞筮 朔风 横槊赋诗
D.苍茫 沧海 荒诞 螯肢 不容质疑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我看到自己孤独的身影,在海边寂寞地拉长缩短,百无聊赖,看日出日落,听潮涨潮消。
B.安土重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的祖先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以为一切生灵,都有返本归元的倾向。
C.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一位同学悄悄告诉我,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天,他还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吧聊天、玩游戏。
B.通过“最美中学生”张文驰高考前捐肾救人的事迹,使我们看到丁“90后”中学生的人性之美。
C.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蓦地看见空旷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滞在那里不动。
D.山寨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它的存在有其社会土壤,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山寨产品的制造及泛滥是对中国知识产权意识尚不足的揭露和讽刺。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晋代文论家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对于议论文,这个“片言”就是论点。
B.为什么要从师问道,为什么要阅读经典,怎样才能成为有教养的人?现在,是我们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C.吟诵青春,要用恰当的声音形式传达、呈现你所感受的诗情诗韵;思考青春的话题,则应结合自我体验,在积极探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倾听与表达。
D.婴儿甜美的笑容,老人佝偻的脊背,父母殷切的叮咛,老师谆谆的教诲等……这些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蕴含着多么丰富的情感。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无论什么景物,在太阳的强烈光线下,总有几分太清晰,太现实, ▲ 。简单地说,日光下的景物是散文,只能使我们兴奋;月下的景象是诗,它能使我们遐想、幽思。
①给我们视觉的刺激太强。[]
②而在晚间,一切景物的色调都暗淡了,轮廓也迷离了。
③这只能使人由疲倦而厌恶。
④物我都冥合了,诗化了。
⑤在这种外静内闲的境地,我们喜悦,悠然,怡然。
⑥我们的心弦便弛缓下去。
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②⑥④①③⑤ D.②④③⑥①⑤
7.下列加点词,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劝学(劝说) 或不焉(同“否”) 是故圣益圣(圣明)
B.师说(一种文体) 虽有槁暴(同“又”) 其曲中规(中间)
C.用心一也(专一) 而闻者彰(清楚) 无长无少(无论)
D.假舟楫者(借助) 今之众人(许多人) 君子生非也(同“性”天赋)
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乎:生乎吾前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B.其:其皆出于此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C.而:蟹六跪而二螯 吾尝终日而思矣
D.向:然后知吾向之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