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350字。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5、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其次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本文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是本文阅读的难点。
四、教时安排:三教时
五、教前准备 :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
六、教学思路
(一)导入
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南疆密林的神奇,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二)出示课题及简介鼎湖山
(三)欣赏图片
(四)预习检查
1、学习生字词:
(1)字音:楹联(yíng)怅惘(chóu wǎng)污垢(gòu)菩提(pú)肇庆(zhào)聆听(líng)清脆(cuì)古刹(chà)万籁俱寂(lài jì)脉(mài)繁衍(yǎn)
(2)积累成语:繁花似锦 万籁俱寂 蓬勃生机 时隐时现
2、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五)范读课文 (配乐)
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
将你所喜欢的句子圈画下来,并注意老师是怎样朗读这些句子的。
(六)自由诵读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境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交流汇报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七)研读品析
1、老师在课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可以先请教大家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明确: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