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情景关系诗鉴赏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360+3090字。
情景关系诗
一。学习目标
1.熟知并理解情景关系的几种相关术语。
2.能准确判断并分析情景术语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并能规范答题。
二.经典精析:
1、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①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请分析诗中情与景的关系。
答: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①乐景写哀情,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②哀景写哀情,诗中“水急流” ,突出了舟行的迅疾,突出了诗人目送行舟穿行时的忧伤心境,饱含着与友人难舍难离的情;醉酒的细节更体现出友人离去后的怅惘空寂的心情;描写满天风雨,烘托朋友走后诗人的黯然神伤。
赏析:这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李白《谢公亭》诗说:“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反复不断的离别,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一层离愁了。
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原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
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西楼即指送别的谢亭,古代诗词中“南浦”、“西楼”都常指送别之处。
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