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学案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11 11:40:2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7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00字。

《长亭送别》:在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 吴玉霞

[案例题旨] 
《长亭送别》一课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为了优化教学过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先后在以下环节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实录]
片断一 :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
多媒体课件 展示“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片断
师:有人曾说:“爱情,回忆中的比现实中的更美好;爱情,舞台上的比在现实中的更感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轰动一时,久演不衰,影响深远的元代杂剧《西厢记》,它讲述的是相国千金小姐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节课,我们要欣赏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戏《长亭送别》。 
片断二:初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播放曲词朗诵MTV,定格四幅画面,要求学生用四个小标题概括画面内容,理清情节线索。 
(投影画面,指名学生回答后,依次板书小标题:送别途中→临别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
片断三:  赏析曲词
赏析[端正好][滚绣球]把握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熔古典诗词入曲的特点 
师: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艺术效果如何? 
学生回答
穿插板书讲析时用多媒体投影如下诗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杜甫《登高》
范仲淹《苏幕花》
晏殊《蝶恋花》
张继《枫桥夜泊》
集体背诵。(投影:画面——“送别途中”) 
学生自主赏析 [滚绣球][朝天子]和[二煞] 方法与上相同。
[案例后记]
通过自制课件,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使教学情境的创设产生质的飞跃,由静止、平面、单一的情境优化为活动、立体、多维的情境,从而给学生以全方位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使课堂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磁场,迅速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从而为积极参与情感体验,进行审美评价,奠定了基础,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分析]
以上教学活动反映出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表现形式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发展能力的主要源泉。传统教学弊端中的语文教学内容是描述、讲解、说明、议论和抒情,不能用声音、图像、动画一体化的形式表现教学内容。而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学内容,有文本、图形、图表、音像、动画;有静态的、动态的;有分散的、合成的;有视觉的、听觉的。这些教学内容通过计算机的集成处理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信息形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