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审美成为诗歌鉴赏的主旋律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12 11:36: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让审美成为现当代诗歌教学的主旋律
朱光潜先生说“一般青年都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读诗。”这是因为,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一种最谨严、最纯粹、最精微的文学作品。而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中外现当代诗歌使得高中生一进校就要接触到这种代表着文学最高形式的文学作品,这对文学兴趣还不高,文学修养还不深,审美能力还不强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件较为头疼的事情。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怕学生这不懂那不懂,上课时从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到思想主旨、情感基调,面面俱到,使学生在高中时代第一次接触到的诗歌被支解地支离破碎,毫无美感,更不用说新课标所说的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和审美能力。
美国G·W·阿普斯在《学习技巧》一书中指出:“学生和其他读者所具有的普遍错误之一,就是都以同一种阅读方法去阅读不同的资料。”这说明阅读的材料及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我认为对诗歌的鉴赏主要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评价,鉴赏的过程是受到美感教育的过程。所以,诗歌的教学应用“审美”来贯穿,让“审美”成为诗歌鉴赏和教学的主旋律。下面我就以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中外现当代诗歌为例,谈谈诗歌鉴赏中的审美因素及诗歌美育的基本途径。
诗歌鉴赏的审美因素
诗歌是以精练的、赋予音乐性的文字,用诗的技巧和形式而组成的文学作品,它注重表现诗人内心的人、物及真挚的情感,重视意想的浮现和具有音韵、绘画美感的意境,所以,诗歌的审美活动可从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入手。
一、内在美
1、形象美
诗歌的形象包括诗人笔下的“物象”和“人象”。“象”是诗人借以表情达意的东西,在诗歌中往往被称为“意想”,诗歌就是通过一个个“象”而组成。高中教材入选的诗歌都是表现诗人积极健康向上的情素,而美的情素正是通过美的“形象”来表现的。《再别康桥》中由“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西天的云彩”……而组成的康桥能不美吗?能不让作者恋恋不舍吗?《错误》中那“三月的江南”“不来的东风”“不飞的柳絮”“青石的街道”“不响的跫音”“紧掩的窗扉”……能不让人对这“美丽的错误”浮想联翩吗?《致橡树》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