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80字。
第四单元复习 单元专题
【单元知识解析】
本单元学习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
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本单元的散文重在表现情和理。没有“情”,不能是好散文。而好的说理散文,理中含情,情中有理;它意蕴深广,可以作多方面的理解,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散文的说理和议论文不同,议论文一般都要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来阐明作者的观点,而散文更多的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寓理于情之中。
本单元所选四课五篇课文(包括《灯下漫笔》《漫话清高》《巴尔扎克葬词》《美腿与丑腿》《我为什么而活着》),都是情与理交融的优秀散文,它们或愤怒中含有同情,或悲痛中深蕴赞美,或平凡中寄寓思考,或关爱中体现崇高。如《灯下漫笔》作者写的是日常小事,看似娓娓道来,谈古论今,心境平和,但是,细细体会,就会感受到作者心中那深沉的悲愤——为中国的黑暗现状悲愤,也为中国民众的奴隶心态感到悲哀、同情。在《漫话清高》中,作者列举了清高的隐士的例子,最后又说明了清高的独特概念,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以新的姿态,保持清高的品格,大胆展示自己的才气,实现自我价值。而《巴尔扎克葬词》在赞美巴尔扎克的同时,作者也在评论巴尔扎克的作品;在评论作品的同时,也洋溢着对巴尔扎克的羡慕和崇敬;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的生死观。《美腿与丑腿》阐明了我们不能崇真而不去伪、不能扬善而又隐恶,但对“美腿”而言,则除了快乐地亲近,无复其他的道理。在《我为什么而活着》中,写了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表现了作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知识、热爱人民的崇高情怀。
这几篇散文,都表现出了富含哲理的思考,学习时应特别注意。
【重点难点解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鉴赏散文的情和理,品味散文中含义丰富的语言。
(一)散文的情和理
情理交融是说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所谓“情”,就是指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情感。如《灯下漫笔》中作者通过对“两个时代”的分析论证,无情地抨击了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表现出了对统治者愚弄、残杀人民的愤恨,对老百姓不幸的奴隶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又尖锐讽刺批判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才传统。这篇文章能够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这说明作者的观点是情感化的。所谓“理”,就是指作者冷静的理性分析。在《灯下漫笔》中,作者深入客观地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冷静地指出封建暴君的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作者尽管情感是激愤的,但分析却极为冷静,议论严密,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可见,在说理性散文中,“情”和“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关涉的,而是理中含情,情中寓理,达到了情理交融的地步。
(二)散文的语言艺术
散文的语言特点和作者的不同风格密切相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不仅可以增添文章的色彩,还能够丰富文章的内涵。我们在鉴赏散文的时候,应该从文章的语言入手,探索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和所要表达的主旨。《灯下漫笔》的语言就富有力度,它首先表现在极为形象性的语言造成意象来进行高度的哲理化的议论。鲁迅把中国人的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总共20个字,就道出了中国历史的真面目,它就像匕首,像投枪,刺向敌人,使之无法招架。这篇文章的语言力度还表现在用字用词上,如“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的“溜”字,“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的“闹”字,准确形象,入木三分,概括了现象,揭示了本质,显示了语言的威力。《巴尔扎克葬词》则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单元专题
【解题技法点拨】
(一)怎样鉴赏情理交融的散文
1.要了解说理性散文以情推理的特点
理由情生,所以理中也有主观的情感因素。在生活中,理和情不总是统一的。当情和理发生矛盾的时候,判断是非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