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br>
 王勃《滕王阁序》1.物华天宝 2.人杰地灵 3.胜友如云 4.高朋满座 5.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6.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7.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9.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0.嗟乎,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br>
<br>
 韩愈《师说》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br>
 杜牧《阿房宫赋》1.钩心斗角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br>
苏洵《六国论》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3.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之不终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