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全科试卷(8科9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全科试卷 / 高二全科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3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4/30 21:26: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九江一中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审题人:高二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答题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相应区域;非选择题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写在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试卷由个人妥善保管。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言意关系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诗歌创作与诗歌欣赏影响至深。注重言外之意,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特点,也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其中的美学观念是相通的,都要求虚中见实。《列子•汤问》载:韩娥鬻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那余音似乎更能撩动人的情思,引起人的回味。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琵琶曲暂停时的情景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是深得中国艺术妙趣的。古代的绘画要求在有限的形象之外寄托不尽的意趣,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启发观者自己去想象、补充,正如包世臣《安吴论书•述书上》引邓石如的话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奇趣乃出。”在戏曲舞台上,不设道具或仅设极少的一点道具,也主要是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种种生活场景,给现众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都是以有尽寓无尽。语言作为思维的工具,不可能没有局限性,不一定能够完全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个别的东西。在一首诗里,言总是有尽的,写得再长也有终结。但是这有尽的言所包涵的意味,它们所给予读者的启发却应当是无尽的。任何一首诗都有它的主题,可是不同时代的读者,或同一时代的不同读者,联系各自的生活经验,对它就会有不同的体会。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也会有不同的感受。中国古代的诗论特别重视诗歌语言的这种启发性,作诗最忌太直、太露,读诗最忌太滞、太凿。一览无余的作品算不上真正的艺术,拘守章句的读者也不是真正的鉴赏家。一个懂得艺术的鉴赏者,可以从吟诵的诗句中看到图画,也可以从画在纸上的图景中听到真意。李白听蜀僧弹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了刘少府画的山水障,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然只有十四个字,却能抽出读者不尽的思绪和想象。
  含蓄不等于隐晦,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并不是有话不说,而是引而不发。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人浮想联翩、思想感情的飞跃接近极顶时,自然达到的艺术境界。最后的一跃已经开始,无限的风光即将展现。诗歌语言保持在最饱满、最富有启发性的状态之中,给读者留下了最广阔的想象余地。强调含蓄并不排斥痛快。直抒胸臆,淋漓痛快也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全看诗人的造诣如何。
  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言意关系”的具体表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书画创作讲究疏中有密和留白,让欣赏者于有尽中想象无尽。
  B.音乐创作擅长用“余音”来引人回味,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C.诗歌写作的独特在于以“虚中见实”的手法实现诗歌意境的再创造。
  D.戏曲表演依靠演员的动作暗示生活场景,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古代绘画具有不尽的意趣,因此它具有“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特点。
  B.语言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不能够完全表达人们的思想。
  C.诗歌语言越饱满,越富有启发性,就越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
  D.诗歌中的含蓄不等于隐晦,含蓄是有话不说,隐晦是引而不发。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李白听琴联想到万壑古松,杜甫看画仿佛听到山上的猿声,由此可见,读诗不仅要从吟诵的诗句看到图画,还要从画在纸上的图像中听到声音。
  B.作诗切忌太直太露,读诗避免太滞太凿,因此,要真正实现诗歌的艺术鉴赏,作者与读者必须相互激发,诗歌鉴赏才能完成。
  C.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它们的艺术表现形态虽不同,但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追求却一致。
  D.注重言外之意,追求含蓄不尽,是诗人及一切艺术创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鉴赏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 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昭述,字仲祖,以父荫为秘书省校书郎。各试学士院,赐进士出身,为刑部详覆官,累迁秘书丞。群牧制置使曹利用荐为判官,郓州牧地侵于民者凡数千顷,昭述悉复之。以太常博士知开封县,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开封推官。坐尝被曹利用荐,出知常州,迁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转运使。江陵屯兵喧言仓粟陈腐,欲以动众。昭述取以为奉,且以饭其僚属,众遂定。徙湖南潭州,戍卒愤监军酷暴,欲构乱,或指昭述谓曰:“如李公长者,何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