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说课稿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5 17:57:3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00字。
《<论语>十则》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则》,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四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论语>十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文言文。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写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学习本文,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的:
   根据本单元对文言文教学 “要弄懂、熟读、深思、牢记”的要求,鉴于学生尚未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项:
(1)、了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识,能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法并说出句意,能背诵、默写全文;
(2)、掌握“分类式笔记”的整理方法,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要点进行整理归纳的能力;
(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由于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不熟悉,据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能背诵、默写全文;而此阶段的学生尚未完全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二、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语言简练,适宜朗读,因此通过朗读,可以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分类整理归纳法:新课标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分类整理归纳法正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在学生学习文言文之初掌握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言文知识要点的归纳意识。  

三、学法指导:
第三方面:学法指导。朗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古文朗读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家于漪也认为语文教学应“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在主动、自觉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地培养起自学能力”,因此,面对进入初中第二次学习文言文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利用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充分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含义;
其次,课文所选各则都蕴含深刻的道理,而“文道不可分割”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原则,所以,应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来加深理解课文,指导自己修身做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