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教学设计 
  剑河县民族中学 
  一、 导学: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和思考,提出问题,以备课中咨询和讨论。 
  阅读与思考纲: 
  1、在阅读中理清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原因,调整的时间或阶段,调整的方式与特点,以及调整的影响。 
  2、理解重要的概念,比较战后各国经济调整与罗斯福新政及与社会计划经济的不同,并寻找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主要方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引导整理、师生和生生之间互助研讨,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背景、主要措施、特点、结果及评价;掌握调整的阶段性特征及与罗斯福新政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不同;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懂得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数据;通过思考和讨论西方调整措施的利弊,比较战后各国调整与罗斯福新政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不同,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辩证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以及抽象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和表征,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联系的方法,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内联与外联,培养学生的多维史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的变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防止僵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以史为鉴的心胸和角度,统筹和理解文化和制度的多样性,树立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从改革与创新的角度,养成慈悲的人文关怀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济调整的原因、措施、特征和评价,各国经济调整与罗斯福新政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不同,各国经济调整独特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2)难点:从区分各国经济调整与罗斯福新政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不同的角度,理解调整的本质、特点和作用(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型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作用)。 
  3、教学主要方法 
  情境教学法、信息分析法、问题导学法、归纳概括法、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结构和过程 
  (一)导入课程: 
  展示图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对各国打击图片 
  展示情境体验(一):憨豆先生战后生活困境 
  提出问题导入本节的一轮复习。 
  (二)本节知识的梳理及深化 
  1、经济调整的原因 
  通过展示“星期四的华尔街”、罗斯福炉边谈话、凯恩斯图像、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及强大等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整理经济调整的原因。 
  2、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整 
  (1)各国大力干预经济 
  通过憨豆先生进入国营企业境况的好转的情境体验设置,引导学生解决三个问题: 
  ①二战后憨豆先生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各国大力干预经济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③各国干预经济与罗斯福新政相比有什么区别? 
  同时跟据学生自学问题反馈,解决两个问题: 
  ①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有化是否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有了计划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不是计划经济? 
  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干预后的资本主义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涵义。 
  (2)“国家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