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变奏曲》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26 19:58:42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40字。
3           星星变奏曲
南京市伯乐中学  徐芳
教学目标
1、  了解朦胧诗的特点及背景。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 
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中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及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2、难点是“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探究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星星亮了》FLASH,理查德的《星空》。
2、学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文章片断、歌词乐曲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星星亮了》]请同学们用心倾听并描述歌手的内心情感。(学生回答)
茫茫夜空中闪现的点点光明,令人产生无限遐思。对于经历过心灵劫难的诗人江河来说,“星星”便成了点燃他灵感源的导火索,因此而催生出一曲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星星变奏曲》。今天,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板书文题、作者)  
二、朦胧诗 
    [多媒体]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作“朦胧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江河、于坚等一批在“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
[多媒体]  一代人(顾城)                         远和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江河(1949—),“朦胧诗” 运动的主将。原名江友泽,北京人。主要作品有《纪念碑》《祖国啊,祖国》,诗集《从这里开始》。诗歌多蕴含着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现实的思考,创作中多强调主观直觉的感受,是“朦胧诗”。《星星变奏曲》写于1980年,是他的首篇诗作,诗人经历了噩梦般的“文革”十年,目睹了专制的残酷和人情亲情的毁灭,因此诗人对文革的黑暗进行了揭露和反抗。寄托自己美好的梦想,也表达了自己的苦闷和迷惘。表现了经历文化大革命的一代年轻人对历史的沉思。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并用心感受月夜星空的情景。
2、请你找出诗句中出现的一些形象。这些形象可以分成几类?各自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氛围?用几个词概括出来。
第一节:(板书)
意象:星星、诗、蜜蜂、萤火虫、柔软的晚上、湖、睡莲、春天、鸟、白丁香等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