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全科试题(8科8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doc
广东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二年级
语 文 短篇小说欣赏模块考试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学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2分)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对中国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B.《秦腔》人物众多,世相缤纷。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小事,又彼此与主要事件相连,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C.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关键是要掌握好思想的总开关,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这样才能在是非、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洞若观火。
D.个人与国家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奋斗努力,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中国梦,最终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个体梦想汇聚而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跟随原声电影学习英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不过大部分电影中角色语速较快,对于初学英语的人听起来确实感到困难。
B.艾丽斯•门罗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中国读者还比较陌生,但其实她早已蜚声国际,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
C.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的调查结果,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都存在超标的问题。
D.迟子建的作品既有地域性又有普遍性,从《额尔古纳河右岸》到《群山之巅》,她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北中国奔流的河水、苍茫的群山。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晨间听蝉,想其高洁。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蝉亦是禅。
①高据树梢,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 ②似远似近,又似有似无
③蝉该是有翅之族的隐士吧 ④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
⑤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 ⑥一段蝉唱之后,自己的心灵也跟着透明澄净起来
A.④②①③⑥⑤ B.④⑥②⑤③① C.③④⑤⑥②① D.③①④②⑥⑤
4.对《狂人日记》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作者在发表《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了“鲁迅”的笔名,意为“迂鲁之人赶快做,即笨鸟先飞”,兼有怀念母亲鲁瑞之意。
B.《狂人日记》的主旨并不是要写下层劳动人民所受到的迫害,更不是一个精神病人的“纪实文学”,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C.狂人“踹”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是对吃人社会的“经典”“戒律”的蔑视和斗争。通过“古久”和“陈年流水簿子”的形象暗示,将矛头直接指向了保守的传统文化。
D.小说序言用文言文,正文则是用白话文写的心理小说,情节链完整。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以一则文言文作为小序,这就构成了两个视点、两重叙述。
5.从《促织》最后一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观点,对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句,是作者对封建社会中贪官污吏的谴责。
B.“天子偶用一物”“奉行者即为定例”,并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讽谏。
C.“天将以酬长厚者”的说法,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