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高一全科试卷(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doc
深圳市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 一 语 文
命题人: 高二语文备课组
本试卷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本学期以前所学内容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30分);第二部分:能力阅读写作题(共120分)。
全卷共计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部分 共 9 题,共30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6分)
1.根据自己的理解准确补写出课文的相关内容(6分):
(1)韩愈《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饰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2.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D.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3.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家族的中心地位使伦理对传统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以正德为核心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 我们觉得地球非常大,人类住在里面感觉自己非常渺小,但实际上,与整个太空相比,地球才真的是“___________”。
② 新西兰某网站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新西兰民众对开车玩手机_________,尽管开车时分心会导致致命后果。
③ 父爱给孩子以安全感,但是母爱给人的确是一种___________的关怀。
A.沧海一粟 不以为意 无所不至 B. 九牛一毛 不以为然 无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