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度初三年级模拟全科试卷(一)(7科7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试题(7科7份)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化学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历史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数学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物理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英语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语文试题.doc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一)政治试题.doc
盱眙县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度初三年级模拟试卷一
语文试卷
一(24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唐诗宋词是一座流光益彩的美的殿堂,鉴赏唐诗宋词,即是探寻“美”的历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折射 反射) ▲ 出唐诗灿烂夺目的光彩;小桥流水,杏花春雨,透露出宋词沁人心脾的韵味。cháng( ▲ )徉这座美的殿堂,你一定会目眩神迷,流连忘返。
①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②找出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1分)
③请依据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分)
2.按要求修改下面的文段。(4分)
①厚积而薄发这句话启发我们要不断地积跬步、筑根基。你也许惊叹达•芬奇绘画的神韵,仰慕王羲之书法的精湛,但更应知道达•芬奇是从学画鸡蛋入门的,王羲之洗砚的池塘被染成了黑色,②可见取得卓越的成就取决于是否从基础做起,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有立足之地。③那些深谋远虑、舍本逐末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
3.阅读下面《西游记》的选文,回答问题。(6分)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行者道:“他是妖精。”
……
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1)选文是《西游记》中的精彩章节,请写出这个故事的名称并简述主要情节。(3分)
(2)毛泽东有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地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结合语段,说说孙悟空这一形象的本质特点是什么。(3分)
4.诗、文名句填空。(共10分,每空1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⑧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一题作答,若答两题,只批阅第⑦题。)
① ▲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吴楚东南坼, ▲ 。 (杜甫《登岳阳楼》)
③江山如此多娇, ▲ 。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④ ▲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⑤ ▲ ,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
⑥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思想,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用“ ▲ , ▲ 。” 这两句诗,表达了实现这种思想的决心。
选答题:
⑦垂緌饮清露, ▲ 。 ▲ , ▲ 。 (虞世南《蝉》)
⑧梅雪争春未肯降, ▲ 。 ▲ , ▲ 。 (卢梅坡《雪梅》)
二(66分)
(一) 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完成5-6题。(6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结合“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说说整首词写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3分)
6.请简要赏析下阕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
【甲】⑴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⑶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