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20个字。
阿长与《山海经》
授课人:刘艳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2、 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学习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3、 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 开拓视野,观察生活中的感人之事,体会人间人与人之间的挚情挚爱。
5、 拓展阅读,在朗诵中进行情感体验。
6、 情景渲染,洗涤心灵,推己及人。
教学重难点:
1、 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
2、 体会文章在对长妈妈进行“贬斥”的文字下蕴藏着的作者深深的同情。
3、 拓展阅读,联系生活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 学生按照常规预习法先进行预习。
2、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①有关课文内容的演示文稿
②《大堰河,我的保姆》文字稿以及朗诵音频
③《感恩的心》flash
④《相亲相爱》音乐(配以初二(1)班一年来学习生活的照片展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阿长——学生思考:在何篇文章我们看到过这个人物?
《山海经》——简单介绍
复习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填空形式完成)
二、检查字词(幻灯片展示)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活动名称:考考你的记忆力(让学生合上书本,凭记忆回答)
提问:
1、阿长(长妈妈)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2、在什么情况下,我称我的保姆为阿长?
深入探讨
为什么当时的女工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或者有,却让人忽视掉了。)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出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
3、长妈妈有那些行为是让我讨厌的或不耐烦的?
4、“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间的敬意”,请问这个敬意是怎么产生的?
5、我对长妈妈这种特别的敬意持续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