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
- 资源简介:
约5110字。
文言文阅读 考前指导
整体阅读:
阅读时可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
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一、实词: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特别要注意常见、多义、易误解、活用等古今意义区别明显的重要实词。
考例分析:
1、(2015年江苏高考)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人纯实不欺 欺:欺骗 B.不治科举文词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问其制 问:询问
【答案】C
【解析】据语境,“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中“申”为动词,释为“陈述、说明”。
2、(2014年江苏高考)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答案】B
【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3、(2013江苏高考)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其父不愿其然 然:这样 B.及即尊位 及:等到
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制:节制 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 诫:警告
【答案】C
【解析】制:名词,规章、制度。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依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导,“疾满百日当解禄”,请病假满一百天应当解除俸禄,这是一项规章、制度,因此应该解释为“规章、制度”。
辨析方法:
①代入法: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句甚至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生僻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
②利用语境法:联系上下文,判断实词含意能否与所在语境一致,能否准确表达上下文的含意。尽管该实词可能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就只有其中一个是最恰当的。
③还可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前后对举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借助成语佐证等辅助手段。
二、虚词
考点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考例分析:
1、(2014江苏高考)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答案】B
【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则不然,所以选B项。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
2、(2015第六次学情调研)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犬鸡食之,并随王而升天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①且以人髯发、物色少老验之 ②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 ①人之少也发黑,其老也发白 ②是说也,人长疑之
D. ①犹肉腥炙之焦,鱼鲜煮之熟也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案】C
【解析】C项“也”放在句中,都是表停顿;A项分别表示顺承和递进关系;B项前一个“以”是介词,后一个是连词;D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而后一个是指示代词“这”。
推断方法:
①对于虚词,某种程度上说,了解它的词性用法比了解它的词义更重要。判定词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立足语句,根据句子提供的语境、语法结构来推断。
②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比较、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
三、翻译
考点说明: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总的要求:直译为主,句意畅通;译出大意,译出关键词(句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成分省略、词类活用),句意通顺。
赋分点:
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考例分析:
1、(2015江苏高考)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译文: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
【解析】第⑴句中“检束”“少”“从”是翻译中的难点
2、(2014江苏高考)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