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学案
- 资源简介:
约6640字。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腹有诗书气自华
——注重阅读的积累
二. 重点、难点:
以学生作文为例,指导学生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阅读是吸收,吸收得越丰富,表达时下笔越有神。
(一)承上一节课,介绍一篇来自生活的学生作文
热了短信,冷了亲情
陈烨
今年春节什么最火?可能除了唐装以外,就非“短信”莫属了。“短信”即手机短信息,是近几年刚开发出的网站与电信联手合作的服务项目。就在除夕当晚九点至十二点之间,某一家不太知名的网站就共为客户发送出近6万条短消息。的确,因为“短信”具有很多长处,譬如时尚、快捷、前卫,所以被许多年轻人所接受。
出彩的短消息多得很,什么“祝你百事可乐,万事芬达,生活如梦,爱情鲜橙多,学习高乐高,一切都醒目!”这是用饮料名称串起来的,比较新鲜前卫。也有传统型的:“金蛇狂舞辞旧岁,万马奔腾贺新春”,诸如此类的短消息点击发送率都是很高的。如此看来,“短信”不仅被众多青年人所接受,而且逐渐成为现代通讯舞台上的一支生力军,成为人们互相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就在手机短消息“热”了的同时,我们通过“短信”传递给亲朋好友的问候是否“冷”了呢?
这的确是值得每一个人思考的内容:没电话没手机的时候,每逢过节过年,大家互相串串门,许久不见的亲友聚在一起,微笑着,闲聊着,很温馨;科技发展了,我们有了电话,于是拜年也就不那么繁琐了,简化了许多——打个电话即可,即进入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阶段;而现在,有了“短信”,更简单了,按几个键即可。这回是既看不见其人,也听不到其声了。不知现代科技是拉近了我们大家之间的距离,还是让我们走得更远了?
想想当年许多人都通过现代写信方式——发电子邮件来互相联系,但仍有许多人还是喜欢传统的“鸿雁传书”方式。那是因为二者给看信人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的e-mail仅是一个个表意符号的堆叠;而书信是写信人亲笔书写的、饱含深情的话语组成的,这些“表意符号”是用心写成的。由此,也就不难回答我上面提出的问题了。
在现代都市,人们崇尚的是快节奏、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但在这同时,不要冷了亲情。或许有的人会张口说道:发个短信不就行了?的确,发短信不失为一种方法,可要知道,这与亲自拜访、当面畅谈所包含的情谊多少是有不同的,效果也是不同的。至于什么情况下该用哪种方式,火候还需自己把握。
(二)从一篇富有文学气息的作文说开去
冷•热•天才
王颖
把铁烧得火红,插进最冰冷的水里,嘶嘶作响,反复在热与冷之间,钢诞生了。经历了灼人的热,刺骨的凉,痛苦的呻吟之后,它才成了坚硬无比的钢。假如把灵魂放进火中烧,放进冰里浸,会变成什么呢?
我想到了那有着火一样激情的贝多芬。他的心就像火上的铁一样红,但他一生却饱受冷遇,那冷遇就像冰冷的水,热与冷交汇时嘶嘶的声音仿佛是他在诉说,诉说《悲怆》的《命运》,诉说《英雄》的苦难。
烧红的铁让我想起了《向日葵》的火热,冰冷的水让我想到了《夜间咖啡座》的清冷。在冷冷的目光中,诞生了一个灼热的灵魂——文孙特•凡高。他一生都活在冷冷的目光中,却从未使他火热的心降一度。对金黄色,对太阳,对向日葵,对丰收的麦田的狂热崇拜,是他对冰冷世界的反抗。但或许也正是那冷冷的目光,冷冷的世界,使他留下了火热的不朽画卷。
冷与热造就的另一天才便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在我看来主旨便是四个字——世态炎凉。葛朗台对金钱狂热的追求,查理冰冷的无义,造成了欧也妮的悲剧。高老头的女儿们对有钱的父亲热情无比,对没钱的父亲冷若冰霜。巴尔扎克仿佛是一支温度计,对于人间的冷暖格外敏感。他以旁观者的清醒,记录着世间的冷漠,记录着人物的心痛,记录着人间“喜”剧。
冷与热同样也会毁掉天才。拿破仑是天才,对于权利的欲望,对于平民的无视;对于战争的狂热,对于战争中人民的冷酷;成功后的骄傲,失败后的消沉,使他最后孤独的死在那小小的荒岛之上。
看到在冷与热中穿行的天才们,我们知道冷与热的激荡、碰撞,可以造就或毁灭天才。究其原因,却还是那古老的道理,在冷冷的逆境中坚持心中如火信念的人是天才;在世态炎凉里保持本色的人是天才;用自己的火热去温暖周遭冰冷的人是天才;在胜利面前脑不热,在失败面前心不冷的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