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全科试题(9科10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化学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地理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历史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生物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数学(理)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数学(文)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物理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英语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语文试题.doc
山东省临沂市某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六月月考政治试题.doc
临沂十八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语 文 2016年6月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伫立在昭君墓底下的石阶上,聆听着两旁葱笼的松林里,阵阵的微风不住地吟咏,是替王昭君唱一曲悲怆和深情的歌?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脑海中呈现的是(留传/流传)至今的关于她的动人故事,真是思接千载,回味无穷。抬起头,蓦然望见,十来丈高的斜坡上,稠密的青草丛中,________________,红艳艳的,黄灿灿的,像是齐声叫唤着我。匆匆地快走两步,我却又踟蹰了,如此(草率/轻率)地去走近她,算不算是一种不敬?
湛蓝的天空里,不住地放射出晶莹的光彩,把我眼前的花草和树木,映照得明晃晃的,亮闪闪的。仰望天空,一朵朵缥缈的白云,轻轻地徘徊,似是来看望和凭吊这青冢,却又不愿打扰她,好让她耳根(清静/清净)。沿着石阶前一条清静的林荫小路,_________________,隐约瞧见了北边黝黑的荒山,还有连接在一起的田垄与房屋。两千多年前,王昭君历尽千辛万苦,风尘仆仆地来到塞外时,该目睹过什么样的风景呢?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悲怆 潸然泪下 B.葱笼 踟蹰
C.黝黑 风尘仆仆 D.缥缈 蓦然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流传 草率 清静 B.留传 轻率 清静
C.流传 轻率 清净 D.留传 草率 清净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 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
B.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 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
C.稀疏地点缀着正在盛开的野花 默默地眺望,缓缓地徜徉
D.正在盛开的野花稀疏地点缀着 缓缓地徜徉,默默地眺望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著名教育家黄炎培认为,人应该“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做到外圆内方,才能既受尊重,又能有很多朋友。
B.在安倍政权的强推下,日本正式实施新安保法,制造了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标志着日本一贯标榜的“和平国家”招牌已被摘除。
C.全国学校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面对安全事故,我们要防患未然,积极应对,把伤害降到最低限度。
D.丁俊晖打球沉着稳健,善于思考,控球细腻,竞技状态与日俱增,在世界台联官网公布的新一期世界排名榜上位居第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
A.某药品批发市场存在无照经营以及利用广告进行虚假宣传,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了集中清理整顿。
B.3月29日,主场作战的中国男足在幸运地以2∶0击败卡塔尔后,全国球迷开始了狂欢,这是自2002年以来中国男足首次打入亚洲区世界杯预选赛的决赛阶段。
C.小李走上前去,指责城市管理人员对他的父亲开具罚单并没收其手推车的行为是极其不合理的。
D.屠呦呦科研团队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并发明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二.社科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古希腊哲人柏拉图最早提出审美感官(视觉和听觉)和非审美感官(味觉、嗅觉与触觉)的区分,非审美感官涉及人的感性欲念和功用追求,审美感官无功用欲念的牵挂。西方中世纪的圣托马斯•阿奎那阐述了柏拉图这一论断的深层内涵,认为美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实物,超出功用、欲念之上。视觉和听觉所感到的是事物的形式美,如线条之匀称、音调之和谐等,这些都不能供人使用。这一思想揭示、扩大和深化了“美在于声色”的含义,美由此而可以定义为超越功用欲念之意。但当前一些美学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所推崇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大多紧紧捆绑在功用欲念的追求之上,太少超越之意。
美之为美不仅在于感性形式,更在于从有限的、感性的东西中把握无限的、理性的东西。法国17—18世纪古典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布瓦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