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20个字。
《愚公移山》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
2.课内拓展阅读,深化课文理解。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我提个问题,同学们听说过京九铁路吗?它是从北京到哪儿的呢?对,这是贯通我国南北的一条经济大动脉。工人们在修筑这条铁路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开山、修隧道了,你们知道工人师傅们可能使用哪些工具吗?(潜孔钻、挖掘机、电铲车等)谁曾想到,在远古时候,一个近九十岁的老人,面对着挡在他家门口的两座大山,竟产生了用极其简单的工具去铲除两山的奇想,他这种做法,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呢?等会呢,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愚公移山》,请看,这是本文的学习目标。(我们首先要结合预习来掌握文言基本词句,第二呢,我们要进行课内的拓展,来深化课文的理解。)
[感知环节]
请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范读)
好,这一课我已布置过预习了,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本课词语和句式的掌握情况。
(1)基础词语
先来看红色字,我找一行同学回答,你的同桌来判断,好,就按照这个顺序.
(2)通假字
这粉色字,我建议你们把它们放在一起看,看看它们是些什么字.
(3)重要句式
“曾不”句式和“如――何”句式。
好,这些古汉语中常用的句式,大家应熟练掌握。
*设置质疑环节。
没有问题了吗?好,那老师就考考你们。我的要求是,尽量用原文回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
(3)本文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怎样?
老师把推动故事情节变化的人物也都找出来了,请看屏幕。
(4)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可从险要角度上、年龄体力、工具和路途上看)
以上我们了解到了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各类人物的态度及移山的困难,那么,愚公移山的决心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