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在生活中的应用》ppt(3份打包)
-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碱在生活中的应用.doc 49.00 KB
【课件设计】碱在生活中的应用.ppt 8.70 MB
【评测练习】碱在生活中的应用.doc 18.50 KB
《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了解其腐蚀性并增强安全意识;通过回顾生石
灰与水的反应认识氢氧化钙的工业制法,并了解氢氧化钙的有关性质与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碱的两个主要的化学性质,体会碱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及其
本质原因。在探究中发展实践与探索的精神,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对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协作能力。
3、进一步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特点;体会性质与用途的辩证关系;
认识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初步体会物质分类观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与用途;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课——碱的“初体验”】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千万物质成就了万千景象,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渴望探求其中的奥秘,今天,让我们来认识化合物中的一个大家族——碱,说到碱,大家或许并不陌生,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哪些重要的角色呢?前几天,小雅碰巧在新闻中认识了一种碱,但却着实把它吓了一跳。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视频】新闻案例“鹌鹑蛋里有秘密”
【提问】刚才的新闻主要体现出了火碱的什么性质呢?
【反馈】其实火碱就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正因如此,人们常把它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更严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过渡】那么,具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就真的一无是处吗?这不,在上个周末,小雅又遇见了它。
【配音】“今天是星期天,妈妈说厨房的下水道有些堵塞了,要小雅去超市买管道疏通剂,小雅见说明书上介绍说‘快速分解菜渣、油脂、皂垢、毛发等堵塞污物,疏通管道’。哇,是什么物质这么厉害呢……”
【展示】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瓶管道疏通剂,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其背面的说明
【提问】哪位同学帮大家看一下成分表中排在第一位的是什么?
【反馈】在这里,管道疏通剂之所以能起到如此好的效果,利用的正是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可见,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学习化学,研究物质,正是为了充分了解它们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科学、正确的应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碱都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让我们跟随小雅的一天,继续今天的学习。
观看视频,了解相关新闻案例。
学生回答:腐蚀性
聆听配音,观看多媒体。
观察成分表,并回答:成分表中第一个就是氢氧化钠。
认识大千世界的无穷美妙,激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从生活走入化学,初步认识碱的相关性质。
初步认识碱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体会事物的两面性,及合理应用物质性质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碱在生活中的应用》评测练习
当堂练习
1、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
A.二氧化碳 冰 CO2 B.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C.氧化钙 石灰石 CaO D.氧气 臭氧 O3
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氢氧化钠可用来干燥CO2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氢氧化钙溶液敞口放在空气中会变质 B.氢氧化钙极易溶于水
C.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可改良酸性土壤 D.氢氧化钙的俗名叫做熟石灰、消石灰
4、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吸收 而潮解,还易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而变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保存氢氧化钠时,一定要 。
课后题升
1、洗涤是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操作过程,下列洗涤方法错误的是( )
A.用汽油洗涤手上的油污 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手上的油污
C.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D.用洗洁精洗油腻的餐具
2、某生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化学魔术”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化学魔术”四字。该生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可能是( )
A.石蕊溶液、稀硫酸 B.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C.NaOH溶液、酚酞溶液 D.CuSO4溶液、NaOH溶液
3、为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明进行实验后的实验报告如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由第②步反应生成的碳酸钙。说明反应①有碳酸钙新物质生成,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取上述实验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往白色沉淀中滴入稀盐酸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还有的同学认为只用空矿泉水瓶就可证明这个反应是否发生,他的实验方法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