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诗歌鉴赏考前复习指导
- 资源简介:
约5550字。
诗歌鉴赏考前指导
一、读懂诗歌
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⑴、明白表层意思 理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读懂诗歌的表层含义,我们可以像文言文翻译一样运用以下方法:
实词推断--- 字形推断、知识迁移、联系上下文;
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
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⑵、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氛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领会诗歌的深层意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注意读题目;二要注意作者;三要注意注释;四要注意题干;五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六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词。
ê初读诗歌后,给诗歌定个位:哪一类诗歌——送别、思乡、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闺怨、咏物等等,然后回忆一下我们当时讲课时所讲的各类诗歌的基本情感。
二、诗歌鉴赏各类题型归纳
(一)、形象题
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典例1: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1分)。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答题步骤:1、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形象的特征。
2、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相关诗句,结合这些诗句分析其特征。
3、结合诗的主旨指出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