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知识导引与同步练习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5240个字。
【教学内容】
《孔乙己》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
2、理解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黑暗和封建社会的冷酷;
【知识讲解】
一、基础知识
㈠掌握下列词语的字形和读音
舀(yǎo) 羼水(chàn) 拭(shì) 蘸(zhàn) 咸亨(hēng)
纸砚(yàn) 门槛(kǎn) 附和(hè) 荤菜(hūn)
不屑置辩(xiè) 阔绰(chuò) 间或(jiàn) 打折腿(shé)
㈡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1、格局:布置格式。
2、声气:这里指态度。
3、绽出:这里是突露出来的意思。
4、君子固穷:语出《论语》,意思是“君子”能够安于穷困。固,安守。
5、营生:谋生,筹划如何生活。
6、污人清白:毁坏人家的名誉。
7、不悄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值得。
8、附和:语言、行动追随别人。
9、颓唐: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㈢掌握下列多音字。
折断(zhé) 间或(jiàn)
折 折本(shé) 间
折跟头(zhē) 中间(jiān)
㈣掌握下列文学常识
《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是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反封建主义的著作。如果说《狂人日记》是对整个吃人的封建社会的彻底否定,那么,《孔乙己》则是从封建教育制度受害者的角度来批判封建制度和孔孟之道的。
二、要点分析
1、结构与内容
(1)第一段(1-3),介绍孔乙己活动的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勾画了一 幅清代末年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面。
(2)第二段(4-13)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①第一层(4-9),写孔乙己的肖像、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这一层选取了孔乙己在酒店的四个生活片断展开情节,第一个片断,酒店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二个片断,酒客讥笑孔乙己没有“进学”;第三个片断,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第四个片断,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
②第二层(10-11),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③第三层(12-13),交代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2、理解孔乙己为一人物形象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小说是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鲜明地表现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他苦读半生,热衷科举,一心向上爬,在“四书” 中耗尽了年华,落到即将求乞的境地。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是读书人。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痛时,才立刻颓唐不安。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养成好喝懒做的恶习、不会营业。为生计,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即使落到被打断腿的惨境,还要用手慢慢地走到酒店去喝酒。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