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导学案2(6份打包)
- 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导学案:第二章 (6份打包)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导学案:10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doc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导学案:11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doc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导学案:12氧化还原反应.doc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导学案:13氧化剂和还原剂.doc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导学案:8简单分类及其应用.doc
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化学导学案:9分散系及其分类.doc
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中导学案
学 科 化学 年 级 高一 备课人 王冬 郑杰
蒋广宇
课 题 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审核人 王冬 使用时间 2015年10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和依据。
2.学会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3.感受分类在科研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用交叉分类法或树状分类法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自主
学习 一、常见的分类法
1、分类及其意义
把大量的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 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这样,当分类标准确定之后,
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 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2、常见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
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 事物进行 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举例:
(2)树状分类法:
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 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
的分类法。
举例:
一、 分类法的应用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
Ca――→①CaO――→②Ca(OH)2――→③CaCO3
C――→④CO2――→⑤H2CO3――→⑥CaCO3
请写出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生自主完成互助评价
合作
探究
交流 问题探究:
1、 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合作交流:
一、 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1.可以根据哪些特点对物质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分类。如:把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就是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错误。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而纯净物包含化合物。
2.初中所学的酸、碱、盐、氧化物是如何定义和区分的?纯碱Na2CO3是碱吗?
分类时要注意一些特殊物质的类别。如①纯碱(Na2CO3)不属于碱,而属于盐;②NO、CO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③Al2O3属于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碱性氧化物;④Mn2O7属于金属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
二、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1、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2、 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的化学通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
生思考交流
生生互动
师生共评
师恰当点拨
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中导学案
学 科 化 学 年 级 高 一 备课人 王冬 郑杰
蒋广宇
课 题 分散系及其分类 课时安排 1课时
审核人 王 冬 使用时间 2015年10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性质差异。(重点)
2.胶体的制备及性质。(重点、难点)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自主
学习 一、 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 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到的体系。
2、组成:
分散质:分散系中 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系中 的物质。
举例:
1、 分类:
(1) 以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类
举例:
(2) 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
二、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向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停止加热。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 ”,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 形成的。
(2)可透过滤纸
(3)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 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①主要原因: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 ,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②次要原因:胶体粒子所做的 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生自主完成互助评价
合作
探究
交流 科学探究:
1、 Fe(OH)3胶体与CuSO4溶液性质的比较。
分散系 用激光笔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CuSO4溶液 无光亮的通路产生
Fe(OH)3胶体 有光亮的通路产生
2、Fe(OH)3胶体与泥水的性质比较。
分散系 过滤后的现象
Fe(OH)3胶体 胶体全部透过滤纸,无滤渣,滤液呈红褐色
泥水 滤纸上有泥沙,滤液澄清、透明
合作交流:
1、溶液、胶体和浊液是如何分类的?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用实验方法区别胶体和溶液?
(溶液、胶体、浊液比较 见导学案26页)
特别提醒:(1)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而不是它们的性质。
(2)丁达尔效应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最简单的方法
3、胶体与溶液分散系相比有哪些不同性质?鸡蛋清受热后凝固是什么道理?
4、所有的胶体都能发生电泳吗?
5、为什么含有泥沙胶体颗粒的河水跟海水相遇,容易沉积而形成沙洲三角洲?
特别提醒:(1)布朗运动不是胶体粒子的特性,溶液中的粒子也做布朗运动。
(2)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整个胶体呈电中性;同种胶体粒子带有同种电荷,也有胶体的粒子不带电荷,因此电泳不是胶体的共性。
小结:1.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与分散系类别的关系:
分散系间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由此决定。
2、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的物理方法。
3、胶体粒子往往带有电荷,如Al(OH)3胶粒带正电荷,土壤胶粒带负电荷等。
4、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半透膜袋分离和提纯胶体。
生思考交流
生生互动
师生共评
师恰当点拨
东方红林业局中学高中导学案
学 科 化 学 年 级 高 一 备课人 王冬 郑杰
蒋广宇
课 题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课时安排 1 课时
审核人 王 冬 使用时间 2015年10月
学 习
目 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3.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1.依据概念判断某物质是否是电解质。(重点)
2.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重点)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导 案
自主
学习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 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
举例:
2、非电解质:在 状态下都不导电的 ;
举例:
二、电解质的电离
1、概念:电解质在 中或 下离解成 的过程。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
酸的电离,如
碱的电离,如
盐的电离,如
3、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如H2SO4、H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的化合物,如NaOH、KOH。
(3)盐:电离时能生成 的化合物,如CuSO4、Na2CO3、NaCl。
生自主完成互助评价
合作
探究
交流 【问题探究】
1、电解质、非电解质在物质分类上属于哪一类?请用树状分类法表示分类关系。
2、电解质电离需通电吗?电解质电离的条件是什么?
3、凡是能电离出H+或OH-的化合物一定是酸或碱吗?
4、氯化钠晶体和氯化钠溶液是否都能导电?它们都是电解质吗?
5、纯硫酸液体能不能导电?硫酸是不是电解质?
6、电解质能导电吗?电解质溶液导电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合作交流】1.电解质的理解
(1)类别:化合物
(2)性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
(3)本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离
(4)所含物质类型:酸:H2SO4、H2CO3,碱:NaOH、NH3•H2O,盐:NaCl、CaCO3,活泼金属氧化物:Na2O,水。
2.电解质的判断
(1)从物质分类看:电解质属于化合物。单质、混合物不是电解质。
(2)从物质性质看: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导电。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二者具备其一即可。有些电解质溶于水导电,但熔融状态下不导电,如HCl、H2SO4等;有些电解质只在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如BaSO4等。
3.电离条件和导电关系
电解质溶于水后能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通电后离子定向移动产生电流。不能认为是电解质在通电后发生了电离。
(1)强碱和盐:强碱和盐在固态时,虽然存在阴阳离子,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不能够导电;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里可溶性强碱和盐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故能导电。
(2)酸:酸在固态或液态(熔融状态)时只有分子,没有离子,因而不导电,如液态HCl、H2SO4、H3PO4等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受水分子的作用,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
(3)活泼金属氧化物:活泼金属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自身电离出阴、阳离子,但在水溶液里和水反应生成了新的电解质——碱。
4.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影响因素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一般来说,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判断电解质中是否存在原子团,判断化合价书写离子符号、配平。
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符合客观事实,不能随意书写离子符号,离子所带电荷数必须等于该元素或原子团在该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2)质量守恒: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元素的种类、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相等。
(3)电荷守恒:电离方程式左右两侧的正负电荷数相等,溶液呈电中性
生思考交流
生生互动
师生共评
师恰当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