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如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ppt(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课件共17张,教案约6170字。
课堂教学设计表
案例名称 按图索骥 探骊得珠
-----如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K二6 授课时数 1课时
设计者 张婷婷 所属学校 晋江市平山中学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入手,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探析其妙,表达其妙,并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
而近年来诗词“情感”类试题出现的频率特别高。由于作者在作品中表达情感、观点时直截了当的少,含蓄隐晦的多,这就决定了欣赏者理解的复杂性和难操作性。学生究竟要从哪方面入手,才能快速读懂诗歌,准确把握诗歌情感?
空洞的方法理论,并不能为学生灵活运用,只有通过典型的题例的分析、演练,让学生自己下水掌握了规律,归纳出方法,才能真正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针对传统教学手法较为单一、易使训练流于枯燥、课容量小而影响专题复习课的完整性的弱点,我计划利用课件营造一个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氛围,多角度选取典型诗歌,以激发学生兴趣,循序渐进地清晰、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同学“拾阶而上”,真正领略古代诗歌的美。
依据标准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阅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可见,对诗歌艺术魅力的领悟,离不了对其情感的准确把握。
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课堂所列举课内、课外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明确诗歌情感表达的三种基本形式:单一、变化、多元。
3、抓住诗歌关键信息(题目、关键字、意象、典故),提升答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课内优秀篇目为基点,按图索骥,寻找与高考的契合点。
2、合作探究,归纳出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的四种有效方法:析题目,辨内容;抓字眼,定基调;析景物,察意象;借典故,挖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形象,体会诗人情感,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文科班的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较强。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对于一些表达人生失意、抒发壮志抱负的情感较难引发共鸣。
初始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基础技能。见到一首好诗,会叫好。但问他们好在什么地方,却说不清楚或辞不达意。究其根源在于不能抓住诗歌有效信息,不能以语言作为突破口,感受诗歌意象的特征,从而挖掘出诗中的情感,并精练地表述出来。
信息素养:
络搜索工具收集近3年全国及各自主命题省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并制作出饼状图对考点出现频率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