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1课时,约2600字。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 凯勒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2、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2、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本文丰富的情感,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洋溢的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中深刻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步骤:
1、 新课导入(以海伦“开智”的故事导入新课)
她们沿着小径慢慢地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井边。
井栏上的忍冬花散发出阵阵的香气,海伦被花香吸引,忍不住轻轻地靠上前去。
这时,有人正在汲水。
莎利文小姐把海伦的右手放在龙头的出水口;当清凉的水流过海伦的小手时,她立刻在海伦的左手心写出water(水)这个字。刚开始,她先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慢慢地拼写出来,接着又快速写了一遍。
海伦一动也不动,全神贯注地留意老师手指的动作。突然,她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她领悟了这个w-a-t-e-r的手势,指的正是流过另一只手上那冰凉凉的东西。
这生动的一课把海伦的心灵给唤醒了,海伦黯淡的生命有了无限的希望;虽然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障碍,但无疑的,这一线曙光使她们更有勇气去超越障碍。
海伦拉着莎利文老师的手离开井边。
一路上,海伦开始对“学习”这件事有了热切的反应。既然每样事物都有它的名称,于是海伦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态度,从头去认识每一样她曾经接触过的事物。
2、 关于海伦(幻灯片显示)
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1964年被授于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3、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并思考:(幻灯片显示)
(1)海伦在“有了”光明的三天里做了哪些事情?(幻灯片展示表格)
(2)“有了”三天光明的海伦·凯勒,为什么“首先”要“长时间地凝视着我亲爱的教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的脸”?
明确:这充分表现了她对麦西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她视麦西夫人为“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中最卓越的代表。体现了对人类真挚的友爱。
(3)如何理解作者在能见到光明的第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