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设计<br>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这”,一乐一化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教学的难点。文章技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词语、生字在预习中解决,对文中的一些活用现象不必涉及,只作整体理解即可。<br>
第一课时:<br>
一、导入新课。<br>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br>
二、明确学习目标。<br>
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br>
2.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br>
三。整体感知课文。<br>
1.声屏显示朗诵录像。要求学生认真观看画面,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br>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br>
3.齐读课文。<br>
四、教学目标完成过程。<br>
1.引导讨论下列问题。彩屏显示以下问题。<br>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br>
明确: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br>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br>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抵。屿、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br>
③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br>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