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化学选修四课堂演练检测试题(39份打包)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9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9/14 17:29: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人教版】2016秋化学选修4课堂演练(39份打包,Word版,含解析) (39份打包)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专题讲座(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1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1章章末系统总结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2章章末系统总结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3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3章章末系统总结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4章检测题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第4章章末系统总结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1.1.1 焓变 反应热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1.1.2 热化学方程式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1.2 燃烧热能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2.1 化学反应速率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2.3.1 化学平衡状态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2.3.2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2.3.3 代学平衡常数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2.4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3.1 弱电解质的电离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3.2.1 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pH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3.2.2 酸碱中和滴定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3.3.1 盐类水解的原理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3.3.2 盐类水解的应用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1 原电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2 化学电源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3 电解池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堂演练:4.4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题(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模块综合检测题(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期中检测题(1)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期中检测题(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专题讲座(2)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专题讲座(3)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专题讲座(4)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专题讲座(5)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专题讲座(6) Word版含解析.doc
2016秋化学人教版选修4专题讲座(7)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一些诗句、成语、谚语等包含吸热反应过程的是(  )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③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④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⑤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⑥火树银花;⑦死灰复燃;⑧凿壁偷光。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⑤⑦⑧  D.只有③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答案:B
  3.下列图示关系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4.航天燃料从液态变为固态是一项技术突破。铍是高效率的火箭材料,燃烧时放出巨大的能量,每千克的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62 700 kJ。则铍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Be+12O2===BeO ΔH=-564.3 kJ•mol-1
  B.Be(s)+12O2(g)===BeO(s) ΔH=+564.3 kJ•mol-1
  C.Be(s)+12O2(g)===BeO(s) ΔH=-564.3 kJ•mol-1
  D.Be(s)+12O2(g)===BeO(g) ΔH=-564.3 kJ
  答案:C
  5.已知反应:①2C(s)+O2(g)===2CO(g) ΔH=-221 kJ•mol-1,②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1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1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答案:A
  6.如图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白磷与红磷充分燃烧,红磷放出的热量多
  B.红磷比白磷稳定
  C.白磷转化为红磷是吸热反应
  D.红磷比白磷更容易与氧气反应生成P4O10
  答案:B
  7.已知:①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
  ②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
  C可用下图表示2CO2(g)===2CO(g)+O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
  D.分解1 mol H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
  答案:B
  8.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  2HI(g) ΔH=-a kJ•mol-1。已知(a、b、c均大于零):
  第一章 章末系统总结
  一、重点知识梳理
  二、实验专项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实验
  原理 测定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实验
  装置
  实验
  步骤 ①组装量热计:大小烧杯口要相平,烧杯间要填满隔热材料。
  ②往小烧杯中加入50 mL,0.50 mol•L-1的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
  ③用量筒量取50 mL,0.55 mol•L-1的NaOH溶液,并测量温度。
  ④将NaOH溶液迅速倒入小烧杯中,盖好盖板,并用环形玻璃棒充分搅拌,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
  ⑤重复实验两次。
  续上表
  实验
  纪录
  反应热的计算 ΔH=-0.418(t2-t1)0.025 kJ•mol-1
  即时训练
  50 mL 0.50 mol•L-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跟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准确测量反应前后的温度。因此所用装置必须保温、隔热且可使体系温度尽快达到一致。故缺少的仪器应为环形玻璃搅拌棒。(2)不盖硬纸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偏低。(3)由中和热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过量部分的酸、碱无关。
  答案:(1)环形玻璃搅拌棒 (2)偏小 (3)不相等 相等 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实验室用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
  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
  温度
  T2/℃ 温度差
  (T2-
  T1)/℃
  盐酸 NaOH溶液 平均值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不能用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内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
  (2)经数据处理得T2-T1=3.4 ℃,则该实验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ΔH=________[设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为1 g•cm-3,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J•g-1•℃-1]。
  (3)若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测得中和反应反应热为ΔH1,则ΔH1与ΔH的关系为:ΔH1________(填“<”“>”或“=”)ΔH,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时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搅拌溶液,可使HCl与NaOH的反应充分进行,上下搅动可防止温度计损坏;烧杯内填满碎泡沫塑料是为了降低热量的损失。
  (2)ΔH=-(100 g×4.18×10-3 kJ•g-1•℃-1×3.4 ℃)÷0.025 mol≈-56.8 kJ•mol-1。(3)因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故将NaOH溶液改为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氨水后,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即ΔH1>ΔH。
  答案:(1)上下搅动(或轻轻搅动) 铜传热快,热量损失大 保温、隔热,减少热量的损失 (2)-56.8 kJ•mol-1 (3)> NH3•H2O电离吸热
  第二章 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一定会加快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C.使用合理的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从而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D.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答案:C
  2.能用能量判据判断下列过程的方向的是(  )
  A.水总是自发地由高处往低处流
  B.放热反应容易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C.有序排列的火柴散落时成为无序排列
  D.多次洗牌后,扑克牌无序排列的几率增大
  答案:A
  3.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的反应速率加快
  B.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答案:B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跟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v(A)、v(B)、v(C)之间存在以下关系:v(B)=3v(A),v(C)=2v(A),3v(C)=2v(B),则该反应可以表示为(  )
  A.A+B C  B.2A+2B 3C
  C.3A+B 2C  D.A+3B 2C  
  答案:D
  5.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X(g) +3Y(g) 2Z(g) (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 应选择的条件是(  )
  ①升高温度 ②降低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降低压强 ⑤加入正催化剂 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答案:C
  6.下列反应中符合下列图象的是(  )
  A.N2(g)+3H2(g) 2NH3(g) ΔH<0
  B.2SO3(g) 2SO2(g)+O2(g) ΔH>0
  C.4NH3(g)+5O2(g) 4NO(g)+6H2O(g) ΔH<0
  D.H2(g)+CO(g) C(s)+H2O(g) ΔH>0
  答案:B
  7.反应CH3OH(l)+NH3(g)===CH3NH2(g)+H2O(g)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的|ΔH|=17 kJ•mol-1,|ΔH-TΔS|=17 kJ•mol-1,则下列正确的是(  )
  A.ΔH>0,ΔH-TΔS<0
  B.ΔH<0,ΔH-TΔS>0
  C.ΔH>0,ΔH-TΔS>0
  D.ΔH<0,ΔH-TΔS<0
  答案:A
  8.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2NO(g)+2CO(g) N2(g)+2CO2(g) ΔH=-746.4 kJ•mol-1。起始反应时NO和CO各为4 mol,10秒钟后达到化学平衡,测得N2为1 mol。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5秒钟内,用N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s-1
  B.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将减小,逆反应速率将增大
  C.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的关系有:v正(CO)=2v逆(N2)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往容器中充入1 mol O2,正、逆反应速率都不改变
  答案:C
  9.在一个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 mol的A2气体和0.6 mol B2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2(g)+B2(g) 2AB(g) ΔH<0,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