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50字。
换读,开创语文课堂的新局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我的叔叔于勒》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五册第三单元(小说单元)的一篇小说。课文是十九世纪著名的世界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优秀短篇小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看法和态度,有力地表现了“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语)的主题。本文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主题深刻,人物形象鲜明。另外小说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来揭示人物心里,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
学生分析:
绝大部分初三的学生对学小说兴趣较大,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对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认识。对小说中的主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人物形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上他们有极强烈的创新意识,对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他们也具有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对表演之类的活动形式具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在他们身上也潜藏着各方面的可挖掘的潜能。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深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性格,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水平。
2.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培养创造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和想象能力。
4.学习通过表情、行动、心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
重难点:
调动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发挥想象对主题进行理解。
学生课前准备:
1. 熟读文章,解决生字新词。
2. 根据文本情节作好表演的准备。
课时:1
教学过程:
步骤一:换形式
(1)演
师:大家看过电视里的模仿秀吧,他们的表演不一定很完整,只要一个片段,一个镜头,哪怕一个声音,一个表情就行。今天,老师也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表演才能的舞台,来演演《我的叔叔于勒》。你们说怎样?
生(大声回答):好。
师:下面老师提供四个表演场面: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
要求:
1. 每一大组自由选择一个场面,不得重复。
2. 表演要根据原文内容,允许有一定的创新。
3. 观众要根据原文针对具体的表演作出评价,并说说理由。
生:每一组轮流上台表演。
(2)评
师:多么精彩的表演啊!那生动的故事情节、准确的人物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表演表示感谢。(长久而热烈的掌声)下面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同学们表演得真精彩,他们把课本上的死的人物活生生地搬上了舞台。让人物自己站出来说话,很形象,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