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30字。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完整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背景
  (1)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4)文化: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平民百姓开始接受教育。
  二、先秦诸子思想
  学派	人物	主要思想内容	影响
  儒家	孔子	①核心:“仁”,即“爱人”;②政治: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③秩序: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创立儒家学派
  孟子	①主张实行“仁政”;②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荀子	①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②提出“君舟民水”思想;③伦理观提出“性恶论”	
  道家	老子	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观: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③哲学观:认为世界万物、人类社会总在不停运动,有无、难易等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开创了道家学派
  庄子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道家思想得到了发展
  法家	韩非子	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发展趋势
  三、“百家争鸣”的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